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中心小学校 625601
【摘要】从古至今,朗读都是学习的代名词。所以,朗读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朗读也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朗读通过声音感受语言,并从中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朗读是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文字、感知字意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朗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还有着相当程度的优化空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强化训练。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优化措施
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今后语文整体水平的起点,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朗读训练又是基础核心,如果朗读训练做的不好,势必影响学生今后语文素质的提高。朗读训练不能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声音与文字的关系。重复的声音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对朗读内容产生一定的理解,对文字学习非常有益,所以朗读训练不能孤立的认识,要站在全面系统的高度对其不断优化,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的优化对策
1、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朗读训练要全方位、立体化进行改良。朗读训练要想收到较好的成效,首先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不管是学习还是技能提高,都要将基础建设设为第一优化目标,只有基础稳固了,能力的提升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体制中,要从朗读的基础训练抓起,而基础训练无非就是朗读发音及咬字清晰度方面等。在以往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发音及正音的训练,并认为除此以外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朗读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是不符合教学发展要求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朗读的速度控制及对词语的正确连贯性读法训练。而且,学生的咬字清晰度也是必须考虑在训练范围内的重要因素,这种训练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文字创新能力提高开发,并能够声色并茂的将朗读内容进行下去,这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更能够培养学生在朗读时融入更多的自我理解及感情色彩。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中,基础性训练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急需加强的。
2、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完成基础训练以后,将朗读技巧进行培养就是下一步的具体目标,因此,朗读技巧也是朗读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朗诵能够带给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朗诵技巧也就包括:在朗诵时要注意抑扬顿挫、对关键词及重点词的轻重音区分、朗诵主次的语速变化、根据朗诵情境进行预期变化等。而多数的语文教师对这些技巧都了然于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育现实往往与预想差距很大。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犯一个主观错误,就是将技巧与现实朗读脱离,不能将技巧引入朗读训练中去,这是教师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朗读技巧的训练是依赖朗读而发展的,它可以将朗读内容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是朗读训练的指引力,因此,朗读训练的优化离不开技巧的培养。
3、表现力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而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声音的多样变化就是表现力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加强表现力的训练是朗读质量的最佳体现,它的训练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在小学语文进行朗读训练时,表现力也就是对朗读内容的生动再现,通过朗读达到对意境的渲染,这同时也是验证朗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朗读不是对文字的复述,要融入自身想法及感觉,使朗读内容能够真正的活起来,这是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朗诵识字只是朗读的前提条件,而将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并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内容朗读出来才能达到朗读训练的最高含义,是较为不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朗读训练中,使朗读内容能够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
4、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朗读技巧和朗读表现力需要优化以外,朗读范读也是需要优化的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训练离不开范读,虽然经常我们会与同学一起听录音,但是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范读应努力进行优化。语文教师一篇声情并茂、富有感情的范读文章,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还会从中受到感染。文章朗读完之后,教师和学生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学生在感情上会产生冲动,产生一种立刻想要读的欲望。学生有了这种欲望后,小学语文的教学,就达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有较强的表现欲,希望通过自身优秀的表现来引起他人注意,因此教师在设计朗读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朗读表演的乐趣,从而加深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而且活动过程可以尽量丰富多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想角色,并实践转换角色,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比较容易地进行化解掉。朗读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语音语调的调控也更加容易把握。学生就在这种教学范读,自己读的过程中来提高朗读的水平。
5、新课改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的策略探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主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深入开展教学;另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学要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使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对课文思想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朗读训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进行描述和表达,使学生与作者的产生情感的共鸣,并要找准定位,注意朗读的时效性、层次性和整体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的模式,选择自由读、齐声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运用灵活、恰当的朗读训练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种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的朗读,可以增大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结语
在我们所有学科的学习之中,语文的学习最具有实用性,某种意义上来看,语文是一个人除了形象之外的最直接体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强调声型的学习,声就是声音,就是我们谈到的学习中的朗读,型是外型,我们学习中老师经常用的图片就是型。这里着重强调的声音,即朗读,朗读训练,不单单是一种读的训练,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不断的优化,把声音到对话,再到心灵的过程表达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 志 峰. 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措施研讨[J]. 基础教育教学, 2016(14).
[2] 青 霞. 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 教育之法经验交流, 201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