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白石水中学 535323
摘要:一直以来,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所不断探讨与追求的,特别是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发展空间。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阶段,音乐作为一门十分主要的科目,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必须完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音乐教学;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有利于提升其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学校对音乐教学予以高度重视[1]。
一、初中音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观念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完全没有感觉到合作形式的存在,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混乱。这是由于初次实施合作学习,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观念的传达,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合作学习的概念,面对这样一种陌生的课堂学习模式,他们会表现得很不适应,更不要说有合作意识了。因此,很多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似乎只是为了执行教师的命令,无奈得进行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整个合作完全失去了意义。 2.合作学习内容不够合理,学生合作积极性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学生的深入研究就能马上知道答案。可是,教师却把它当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其实,这样的问题讨论没有必要存在,因为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讨论的价值。既然问题的探讨没有意义和价值,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使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不成为一种负担,然而,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负担。这样的问题探讨教学,必将影响整堂音乐课的质量,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 3.合作小组组合形式混乱,合作缺乏科学性。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而是按照班级人数的多少,对全班学生随意进行了分组。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分组形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它造成了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性。在问题探讨中,有一些组表现得很安静,几乎没有合作、讨论的迹象;有一些组表现地很热闹,讨论过分激烈。根据合作学习理论的分析,整个合作分组形式违反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其将社会心理学作为合作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等予以全面掌握,然后采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共同讨论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2]。总之,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其优点,将其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情况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起到教唱的作用,然后学生学唱,但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有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表达音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等能力,然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音乐表达和音乐欣赏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未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3]。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期间,为了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需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并不是以大合唱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而是以小组演唱的形式,赋予学生更多的音乐表演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
3.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初中音乐教学期间,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丰富的音乐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教师为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小组中,学生相互分工,并互相帮助,然后针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音乐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对学习的音乐素质和其他学习力等予以综合考虑,使得分成的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从而确保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具有可比性,对教师评价教学效果发挥一定作用。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机会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中,应当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的应用在教学中,从而为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期间,教师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然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音乐进行欣赏和表现,进而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演唱该歌曲,使得学生对该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再向学生讲解有关音阶和节奏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演唱方法进行研究和相互探讨,提出个人的见解。同时,小组间在互相沟通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创造,使得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客观评价,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弥补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师的鼓励下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为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奠定良好基础。
3.展开小组展示活动
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为了使得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到丰富的音乐知识,需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期间,教学不要仅仅局限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下,通过展开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强初中音乐教学效果。比如,在小提琴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后,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那么,音乐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展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学生根据所学习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比赛,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对小提琴表演提出个人的看法。展开小组展示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加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当前,为了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佳媚.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4(5):104-104.
[2]洪叶.基于小班化教学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3(8):30-30,31.
[3]李娣.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96-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