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水塘镇中学 553500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怎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答案是:在生物教学中,要时时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获得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儒学始祖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一、提高第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开启学习兴趣之窗。
提高第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说: 1、结合第一单元的标题《探索生命的奥秘》,从生物进化论入手,引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2、结合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让学生从身边谈起,了解到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多万种。生物的形态各异,趣味无穷。这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粮食及人口问题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情况,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迅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象鸡蛋一样,有破才能立”,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引进探究、合作、情境、实验等多种新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探究式教学进入课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
2、创设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思维力激发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营养繁殖”时,可设计这样的情境:有人种了一棵桃树,上面结了许多桃子,竟然有不同的外观和色泽,吃起来口味也不同,这个人是怎样种出这棵与众不同的桃树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阅读“营养繁殖”,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在书中寻找答案,必然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倡导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形成探究的合力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
4、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5、渗透愉快教学
人在心情愉快时,最易接受新知识。在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成语、儿歌、谜语,还可以进行抢答竞赛等形式的活动。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少吸收点水分呢?”教师只有善于把握,营造情境,才能让学生质疑、释疑,巩固学习兴趣。
四、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产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诱发,就能极大地挖掘这种潜能。教学“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让学生全面完整地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教师的指导,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指点,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加大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加大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