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中学校 610100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始创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生命力量的神奇。作为一名生本教育的一线实践教师,在对生本理念的不断领悟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活动,大胆实践探索,在使学生“乐学、乐考”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乐研、乐育”的愉悦与成就。
生本教育的理想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我运用生本理念探索出了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即“教师情境引入——教师展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师生解决问题——问题形成体系——问题检测反馈”的教学环节。简而言之就是:“情境引入——问题探究——问题导学——梳理归纳——评价园地”。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我的地理教学中,学生既学得轻松快乐,而且在每次期末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名列全区前茅。得到了我区地理教研员的认可,并在全区初中地理教师中推广,我多次上示范课并培训其他教师。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法如何实践呢?
一、教学设计以学生好学、乐学为目标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教师只是引领与帮助,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好学、乐学为最大目标。
1、在设置探究问题,即生本教育中的前置作业时,我围绕“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我把每节的内容转化成的问题尽量浅显、易懂,学生思考的空间要大,学生在自学时能很快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在设计的问题个数最好在6-8个之间,问题过少,不能把知识囊括完,问题过多,课堂时间太紧,学生活动空间太少。
2、在准备课件中,注意课程与教学的再造。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相对比较肤浅,其他学生了解不深入,问题之间相对独立,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对知识进行拓展,突破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将文本知识融入地理图片中,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3、注意学习环节的连贯,教师要起好引领者的作用。由于一节课地理知识之间有可能相对零散, 缺乏系统性,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梳理归纳环节中,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体系和内在联系,让学生能快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体系,并熟记在心。
二、教学活动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生本课堂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正在意义上的解放。在我使用的“问题导学法”中,先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问题用3-4分钟进行自学,再用3-5分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最后用问题进行检测反馈,这跟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学生先学——课堂上小组交流——课堂上全班交流——总结或者巩固基本一致。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在学生对问题诠释后用进行点拨和拓展。在整个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1、问题探究阶段,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在书中快速找到答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将知识融入地图中,使认识根据深刻;对于没有理解的问题和书上的内容,用铅笔做上记号,等小组讨论时去解决。在这个阶段里,老师不要过多干预,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不同的见解。
2、讨论阶段,充分利用六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了让讨论更加充分,保证全员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质量,让3-6号学生把这些问题轮流讲给大家听,1-2号学生来帮助其他同学进行纠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在这个阶段里。老师也只是观察和倾听,把握学情和讨论的进程,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提供教学的效率。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阶段,让学生上台尽情的展示自己,问题回答正确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分,为激励每一位同学参与,老师可先抽举手多的小组回答,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先抽学习较慢、性格内向、不爱举手的学生回答,为他和小组加分,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更加自信。当然,所抽的同学如果回答错了,他所在的小组都要接受考核。老师在学生回答后,用幻灯片对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及问题之间的联系达到新的高度。
4、评价检测阶段,以抢答方式或全班考试等不同方式进行检测,目的起到检测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以抢答方式检测时,根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的不同号数的学生来回答,并加不同的分数;采用考试方式时,不同学生标准不同,1-2号全答对加2分,3-4号错1个可以加2分,5-6号,可以错2个加2分。在这个阶段里,老师不做过多的解释和评判,尽量留出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
三、教学结果使学生都得到了成长发展
1、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我的生本教育探索之举,让学生在好学、乐学,快乐成长的同时,学习效果、考试成绩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虽然分数不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但优异的成绩是学生继续学习前进的动力,是检验教育改革的最好注释。
2、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教学中我始终相信我的学生,不管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来自本地还是外地,不管是我自己带的班还是中途接其他老师的班,不管其它学科的基础好与坏,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都能学好。比如,2017级5班的张灿,由于基础、家庭等诸多原因,是个问题学生,大部分科目都在40分以下,甚至几分。但在我眼里和其他学生一样,特别聪明、上进,经常表扬他,甚至找优点表扬他。在地理课上,他从不缺席,尽全力不睡觉,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他的答案一溜就出来,而且又快又准确,而且在其它课上,只要涉及地理问题,他一下就变得聪明起来,马上来劲了,他的回答让老师感到非常吃惊。张灿地理考试成绩从60多分,上升到70多分、80多分,最后在初一期末考试中,考出了94分的好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之路上,我还只是一个思考者、初试者,如何将生本理念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融合,我必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