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八中学 553537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愈加关注,各地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进程仍然很缓慢。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切实提升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途径与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让学生学习怎样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应用信息的知识,培养信息技能,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间,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亦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将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是其突出特色。作为现代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基本素质,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当前偏远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从教经验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一、 当前偏远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偏远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资源的缺乏,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不足
偏远地区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低,学校硬件设备一般都是等、靠、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较少,设备的人均占有率以及配置太低,更新维护升级难度大,许多县只有城区一所学校有微机室,而区乡学校也就一两台计算机。当提到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学生甚至教育管理者都会简单的认为就是一个多媒体教室加几台计算机或就是一节信息技术课。到了考试复习时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被其他所谓的主课占用了。学校为了抓升学率,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而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专业教师以及教学济源的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是由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或计算机操作较熟练的教师兼任。学校也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实验员,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员和维修员,几个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管理和维修设备。受制于当前环境,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只有文本、图片、录音、录象等,其中有一部分还很陈旧,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虽说在信息时代数据资源丰富、传播快捷、使用方便,可以通过购买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但很多学校都没有接入Internet。缺乏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教师在开发水平和精力上都有一定的限制。
3、缺乏相关的“启蒙教育”
由于受到地理、家庭、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偏远地区学生受到的“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很少,而且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都是上了初中后才接触电脑,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低下和不齐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不同使得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
二、提升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
1、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设备配置
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搞好信息技术教育。偏远地区中学电脑设备的匮乏已成为普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偏远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校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合理地管理使用资金。可以从政府、学校投资,企业赞助两方面出发。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担部分教育投资,减少社会压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只有教育上去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可能进步和发展,企业才会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可能进一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国外不少成功企业家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所以有眼光的企业家,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赞助偏远地区中学购买一部分硬件设备。
2、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偏远地区中学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因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迫在眉睫。首先,学校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使其成为维护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发信息教育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的骨干队伍,并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科教师关心新技术,学习新技术。其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结构。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即安排老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各类培训、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也可以“请进来”。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教法,在学校里采取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举行市级公开课,观摩课,市教研活动等,努力抓好信息教研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学五认真、教学基本功等活动。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
3、“对口帮扶”,加强技术引进
充分利用当前“东西联动,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东部沿海的各大名校的教育信息化向中西部延伸。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对口帮扶”工程的联姻,在帮扶物质资源硬件的同时,大力帮扶技术力量软件,帮助指导农村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尽快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是他们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功,熟悉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促进中西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全民发展,乃至国家振兴。因此,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从未轻视,而且逐年加大对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当前,我国偏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推动我国的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使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