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鸡场坪镇鸡场坪小学 553525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德育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规范
7到13岁正是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没有良好的启蒙教育很多时候小学生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将发生扭曲,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一个人不是一个有效的人才,但不能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旦这个人在道德观念上发生扭曲,他将对自己、对家人、对这个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工作经验,体现一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创设环境,培养道德
学校的围墙、教室内外墙壁,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学生发表作品、张扬个性、自我教育的空间。良好的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玩耍、健康成长的摇篮。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环境优雅,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美丽;环境脏乱,我们的心灵也会受到污染,趋向丑陋。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外部环境,尽最大努力搞好绿化、美化。四季常青的松柏、绿油油的草坪、争奇斗艳的鲜花,休闲的文化角、文化墙、文化长廊,亲切、温和的文化标语,响亮明确的校训、校风,张扬个性的学习园地,洁净的操场、教室……都是我们对广大学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阵地。其次,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心态环境。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给学生一个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做到让学生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在优质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在尊严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还要关爱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教育的真谛是爱。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那就让我们给每一个孩子爱心和耐心,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无论是魁梧的、矮小的、美丽的、丑陋的、贫穷的、富贵的、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城市的、农村的……他们在我们眼中都应该是活泼、可爱的,一如我们的儿女,都是美丽的花朵。这种以尊重、平等、信任为前提建立的师生关系,以友爱和赞扬做桥梁,收获的是十份理解、百份热爱、千份努力。
二、说服教育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在说服的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方法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他们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自律。所以我经常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说服,如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们说其中体会到的道理;让学生们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评论;我还在网上下载一些励志的或者有感染力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性不同,对于道德的认知也不同,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他们的独特性,对于有些孩子,他的道德认识水平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正常范围,对他的要求和教育方式就要特殊对待,如我班一年级的孩子,今天上课时说话了,语文老师让他站了一会。课后我问他:“以后上课还说话吗?”他说:“不说了”“为什么不说了啊?”“因为我说话老师会让我站着。”我听了哭笑不得,在他的意识里只是因为会有惩罚才不去做这件事情,并没有从根本的原因去考虑,之后我平静的问他:“如果你在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的时候,有人在你旁边说话,打扰到你,你没有办法专心听故事,你觉得会怎样?”“我会觉得有点生气,他吵到我了。”“对,那个人打扰你听故事了,他做得不对,对人没有礼貌。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上课说话,会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呢?”他想了一下,答道“会。”“是啊,因为你上课说话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而且自己也会学不到知识,这么多的坏处,所以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老师让你站起来只是为了提醒你,上课要专心听讲,知道吗?”孩子点了点头,并说道:‘“以后我上课不说话了,因为自己学不到知识也会影响别人。”我想,他明白这个道理了。
三、家长要言传身教
家长需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练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
我们要正面教育孩子,不仅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一些家长对自己要求不严,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整天打麻将;要求孩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自己却谎话连篇;有的还公开否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在家庭环境中,一些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其实子女每时每刻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的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讲身教的重要性。
一位去过日本的学者,发现日本的父母大多都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过马路等候绿灯亮时一定站在黄线外,外出注意仪表整洁,行路礼让他人,排队不争先恐后,不边走边吃零食、喝饮料,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等。
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打造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信忠.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时代教育,2015,06(03):12.
[2]邓辉、徐梅林.谈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4,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