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阅读--作者:马宇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阅读--作者:马宇强
                       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第三小学      553108
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提倡个性化阅读和感悟学习,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阅读
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勇于改革,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插上翅膀腾飞。然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创新。作为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起创新的舞台,唤起其创新的意识,发掘其创新的潜能,展示其创新的才华。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阅读。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
三、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低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四、倡导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丰富的创造色彩。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那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结果会有两种,有的学生会说小男孩还会再来,有的可能会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这个时候老师要对这两种意见都予以肯定,只要孩子们能说出理由,这样就已经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了。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