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二中 629135
地理学科是一门趣味性较强且与自然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但从学生上课的状态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初中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实际生活中也许多地方用到了地理知识。特别在当下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状况下,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祖国大地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还能提升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祖国的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课堂效率,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建构与优化。
一、提合理化问题,促“互动合作”教学
初中所有学科中,地理学科是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学科,但学生对该学科进行学习时,却表现出缺乏兴趣的现象,并且课堂上遇上某一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时,也没有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合作”。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地理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完成地理知识教学,在活动包含知识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中提出合理化问题来促进“互动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交流、学习、合作。简单说来,即在每一章节教学任务结束后组织一到两次地课堂或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互动的精髓。比如,教师在对地理知识中“气候”一类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从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叉地带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由从前的8848.43米降低为现在的8844.43米。此举必然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始四人一组进行问题的相关讨论。该问题的亮点在于充分结合该堂课的地理知识点且能够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必然也围绕气候和之间学过的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思考,既能“温故”,亦能“知新”。课堂中出现“互动合作”的学习现象后,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交流,大家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体验共同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团结的力量。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给出了以下几种原因:1、由于地壳发生迁移和运动直接导致珠峰高度降低;2、部分同学还从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认为当下技术手段有限,对珠峰的误差测量导致高度的变化;3、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导致珠峰顶端的冰雪部分融化,最终使得珠峰“高度”下降。这些答案从某种角度上看来都是正确的,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因此,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的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互动合作”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地理知识点都能够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的有效进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实现与课本知识的“零距离”接触,从活动中体会地理知识的趣味性,理解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形貌特点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我将班级中所有同学编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必须在对教材内容有充分了解前提下,将本章知识通过话剧、小品或者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剧中角色由学生自行分配。学生在表演的带动下,组内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如此不仅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学生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基础,也能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互动合作”教学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师应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课本知识点匹配的模型,让生活现象进行初中地理教学乐堂,由实际现象带领学生“互动合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初中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自然环境”章节的讲解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气候询问,在我国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下,我市的季风显著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着较为具体的体现呢。问题一经提出,许多学生都在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气候条件,此时教师需结合“天气与气候”一课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同学在温习原有知识的前提下,获得了新的知识。教师只需结合当地生活实际,并对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必然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并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多少地理知识,也不是要对地理事物有多透彻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才是地理学习的关键。而教师的引导在这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学习形式、合理分工、亲切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听课、透彻地理解,使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