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根据国家现行方针政策规模养殖场如何选址--作者:陈龙  杨竹玲

根据国家现行方针政策规模养殖场如何选址--作者:陈龙  杨竹玲
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553500
    随着国家对养殖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养殖产业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如何有效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质量和数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规模化养殖虽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无害化处理能力及疫病防控能力,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规模化生产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养殖场选址存在的问题
1、  选址不科学
受到资金短缺和土地审批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养殖场存在选址不科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是部分养殖场选址过于靠近居民生活区、学校、城镇、工厂等;其次,部分养殖场选址过于靠近生活饮用水源地、公路;最后部分规模化的养殖场是利用闲房建立或改造而成的,这些地方缺乏相应的农田、果园、鱼塘消纳粪便。弊端很多,令人担忧。
2、布局不合理
有部分养殖场存在着场区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是有的养殖场未根据当地全年主导风向设置各功能区;二是部分养殖场未用围墙将各功能区进行隔开;三是有的养殖场大门口处、生产区入口处、每幢笼舍门口处缺乏相应的消毒池;四是有的养殖场没有建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五是有的养殖场进入生产区没有建立消毒通道。养殖场布局建设凌乱,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3、环境污染日益严峻
目前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及部分养殖场主环保意识低下等原因,多数规模养殖场未配套相应的粪污物、污水处理设备,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污水未经处理就渗入低下或排入附近河流,造成地下水、地面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给周边群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给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些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发展规模化养殖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标准化养殖场选址建设原则
规模化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应根据畜牧场的性质、规模、任务,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作出诀定。首先,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农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开发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用地要求。不宜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带及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等地区或区段建场。其次,考虑充分考虑地形地势。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地势要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有坡的地形坡度不能超过25度,不占或少占农田。然后,要考虑水源水质。要保证养殖厂区水量充足,供水能力能够满足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应具有独立的自备水源(井)。水源水质良好,必须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和《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标准》,且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切忌在严重缺水或水源严重污染的地区建场。最后,要考虑土壤及周边社会条件状况。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质地均匀且抗压性强。土壤化成份均衡,富含营养和微量元素。严禁在废弃的旧畜牧场重建或改建。选址地区交通要方便,饲料要充足,销售要便捷,粪污要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场址距铁路、国家一二级以上公路至少300—500米,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距居民点应不少于500—1000米,并建在居民点下风处。畜牧场之间不少于 1000米。电力供应和能源供应应充足有保障,具备二三相电源,最好有双路供电条件或自备发电机,供电稳定,以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适用,根据场地的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各区的位置、合理的确定各类房舍、道路、供电供水和供排水等管线、绿化带等的相对位置及场内防疫卫生的安排,以达到有效利用土地面积,保持良好环境条件和管理高效方便的目的。
在分区上首先应考虑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尽可能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等污染:其次应考虑畜禽的卫生防疫,杜绝污染生产区。各区排列顺序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病死畜禽及污粪处理区。若地势、水流和风向不一致,则以风向为主。行政管理区和生产辅助区相连.但须有围墙隔开.生活区应距行政管理区和生产100米以上;病死畜禽及粪污处理区也须与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
1、生产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净道是人员、运输饲料等通过的道路,是生产区内的主干道,路面最小宽度应保障饲料运输车辆的通行:脏道是运输粪便、废旧垫料、病死畜禽的道路;
2、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设置严格的隔离设施,包括隔离栏、车辆消毒池、人员更衣及消毒房等。尽量防止场外人员和车辆直接进入生产区。
在规模化养殖场污物处理上要养种结合,粪水回田。借鉴国外一些农场的做法,将养殖场建在距农田最近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地方,养殖产生的粪污经过堆积发酵,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后,就近作为农田肥料,是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的一项基本保障。同时可以发展能源利用。养殖产生的粪污,尤其是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沼液可用于种植业,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即可预防病虫害,还可预防冻害;在养殖环节也可以增加益生菌,促进消化吸收,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