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胜境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服务中心 553536
摘要:马铃薯块茎中含有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是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笔者就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马铃薯高产提供帮助。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549805.htm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一、种薯的选择与处理 品种是马铃薯高产种植的基础,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生育期、种植季节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要特别注意针对本地主要病虫害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品种选好后,挑选完整、颜色好、无霜冻、、无病虫害、表皮光滑的薯块作为种薯。将种薯切成三菱形,每个切块有1-2个芽眼,大小约30-40g,40g以下的可整薯播种,切块阴干愈合后可堆放在向阳背阴处催芽,堆厚不能超过30cm,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切块上可盖潮湿袋、薄膜来增湿加温。当芽长达到0.5-1.5cm时,将切块摊开,置于散射光下练芽,以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质量。
一、整地
马铃薯是地下结块茎的作物,为使植株生长茁壮,多结薯,结大薯,必须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相协调,所以在整地时最好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深松35-40厘米。
二、施足底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需要的肥料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底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底肥可用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农家肥,配合磷、钾肥。一般要获得2500公斤的产量,亩施农家肥要3000-400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底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三、马铃薯的种薯处理
1.晒种
在种植马铃薯前,首先将选择优质的马铃薯装在容量为30~35kg的塑网袋子中,然后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采用空心摞的方式,每1层放置4~5袋左右,但是不应该超过7 层,并且在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中间应该留有空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种薯的压迫以及霉烂,并且采用草席子围起来再进行光照,如果在温度较低的天气或者风雨天气应该盖上篷布,以免受冻。
2.消毒
在播种马铃薯之前应该采用浓度低的农药进行消毒,消毒液的配比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g、100kg水、40%爱诺链宝可湿性粉剂10g高锰酸钾2%配合成混合溶液,然后放在铁锅内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大约在2~3分钟左右,等到溶液晾干后将种薯放在原来的位置。
3.切块
在播种前的4~6天根据马铃薯的芽眼进行切块,在进行切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纵切,并且还应该注意切口距离芽眼具有一定的距离,切块大小在50g左右,每一个切块必须具有1~2个芽眼。如果遇到有环腐病或者黑胫病的马铃薯应该去除,还应该采用3%的高锰酸钾和酒精对切刀进行消毒,保证种薯的质量。
四、播种
当土壤10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5℃时,及时播种。播种以垄作为主,行距60~70cm,株距20~35cm为宜,覆土厚度不应小于7~9cm,并提倡深开沟、浅覆土的办法,利于苗全、出苗整齐一致。早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地块适当密植,公顷保苗6万~7万株,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稀植,公顷保苗5万~6万株。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随着马铃薯的生长,田间杂草也迅速生长,与马铃薯争夺田间营养,特别是没有覆膜的田块,这一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我省马铃薯的田间杂草主要有田旋花、灰条、苦苣、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必要时可用杜邦宝成25%干悬浮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的杜邦宝成干悬浮剂5~7.5 克兑水30~40公斤,同时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或洗洁精,进行田间茎叶喷雾施药,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十分有效。
2.追肥松土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需钾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4:8:12,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区,要结合松土,培土起垄,免耕栽培的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马铃薯在膜上及时覆土,防止烧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块露出见光变绿。松土时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坏。在松土时可以同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现蕾开花期视其生长情况再进行第二次追肥。生长后期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
3. 灌溉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大量水分,且茎叶繁茂,蒸腾量大。因此,在整个生育期,尤其是进入结薯期后,需大量水分,土壤水分要是不足会严重影响产量。同时,水分要是不足会直接影响追肥效果。 灌溉时要根据马铃薯生育期间的需水规律进行。播前如遇严重春旱,应先灌水,待土壤吸收水分后,再播种,切忌播后灌水。如果土壤墒情较好,则不需灌水。出苗后一段时间,对水分的需求不大,只要不旱也不必浇水。团株以后到开花期,茎叶生长旺盛,根系迅速扩大伸长,气温也逐渐升高,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这一阶段如果缺水,会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难于丰产。另外,这个期间缺水会影响匍匐茎顶端的膨大速度与结薯数量。现蕾期植株体内养分的分配从茎叶生长中心转向供应块茎的迅速膨大,此期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和养分,原则上不灌水,否则容易引起徒长。结薯期是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时期,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这段时期要严格保证水分充足。结薯后期,即收获前10天左右,要停止灌溉,利于收获。
4.叶面喷肥,化学调控
适时观察,花前有无徒长现象,如有徒长,可喷施多效唑500mg/L等进行调控,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
5.病害防治:
5.1病毒病
主要靠块茎一代代传下去,实生种子带毒率很低,但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PVX在田间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的,如叶子相互摩擦,切刀、农机具等均可传播;PVY则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蚜虫的传毒率很高;PLRV是以蚜虫持久性传毒,在虫体内经一定的潜育期后,即可传毒,可保持传毒力2周。当年感染的植株往往只有一部分块茎带毒,对已形成的块茎,病毒可能已来不及侵入。
5.2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5.3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六、收获
适时收获马铃薯,以供应市场需求,马铃薯收获一般在植株叶片变黄,匍匐茎干缩,马铃薯块茎不再膨大时进行收获,在收获前将其茎叶去除,并让马铃薯的皮老化后进行储存,这样储存效果比较好,保证马铃薯的质量,以供应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