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作者:陈维旭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作者:陈维旭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133700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性的心理倾向,有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一节认识11-20数字时,教师出示一只蚕虫问“How many feet can you see?”学生们都争强回答,但不清楚蚕虫究竟有多少脚,教师动员学生猜,那么11-20都成了答案,教师把数字用英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最快记忆方法,比一比谁记得快。
    发问,观察,比较,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变得聪明起来,点燃了创新之火。
一.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发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难。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设问质疑及其反馈。
     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经过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也会做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形容词比较级时,我问到你们了解鲸吗?鲸有多少种类?有多少颗牙?它们的重量各是多少?抹香鲸,虎鲸的异同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来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这就叫“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这三个字上考虑。所谓“疑”,即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谓“趣”,即是增加趣味,以活跃思维,所谓“情”即用生动活泼的情节或故事感染学生。我在讲字母Aa、Bb、Cc、Dd、Ee时让学生观看一幅图问学生这幅画是由几个字母结成的,找一找,把大小写归类,听一听按读音归类。
学生被提出有趣问题吸引住了。求知欲,好奇心融为一体,为学习准备了最佳心理背景,使学的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培养,这就是置疑激趣得教学效果。
二、补充知识,引导学习
在教“年、月、日”时,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在开讲时,先出了这么一道数学趣题:一位老爷爷,他出生后,到1980年2月底,只过了18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时老爷爷是多少岁?
学生听了新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一些原来不爱动脑子的学生,也积极地“开动机器”,都急于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么2月用英语怎么说?1980年2月29日怎样用英语叙述呢?引导是学习的助推器,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力量,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才能一心专注,乐此不疲,反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讶开始。”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们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增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就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进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性的问题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教师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课堂作业、课外活动、引发思考……)中去。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即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是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或者说“起跳“才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寡味,过难也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追求,只有那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探求的心扉,激起他们知识追求的热情,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学生从中体验到“艰苦的脑力劳动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应具有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把创造性的和创造性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