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1337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去读、去悟。
关键词:朗读情境;思想内涵;良好的语感;朗读的不同层次
一、积极创设朗读情境
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能够出声的去读、投入的去读,最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二、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走近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使学生真正的达到这四种对话的境界,实现心与心的碰撞与共鸣,学生就必须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通过反复朗读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抒发出内心的情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就能够增强语感。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
四、了解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力。低年级儿童由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读书,阅读时注意力不够稳定,如果出声地朗读能刺激听觉系统,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主意能保持稳定。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朗读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大声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达到熟读能诵的程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指出,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激发出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五、了解朗读的几个不同层次
(一)正确的朗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其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如学习《桂林山水》,通过了解桂林的山与水的景色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流畅的朗读。正确的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层次,可以训练学生使用什么语调,如何停顿,怎样确定重音和语速等。例如,朗读《草原》第一自然段前两句,第一句要读得平直,第二句读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时要读得升昂,来表达作者“满心的愉快”。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语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
(三)、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当学生背诵朗读《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震撼学生的思想,会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为些,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朗读,这样才能利用表情、手势和姿势。当然,这些不单单是纯技术的朗读,必须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使朗读体现出对文章的体味与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忽略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性的全面把握,一定要首先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对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
总的来说,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种感情体验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体验,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