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数学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作者:巴哈尔古力.斯拉木

浅谈小学数学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作者:巴哈尔古力.斯拉木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一中学    843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 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以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
关键词:生活;数学;实践
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讲数学故事提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其实,从生活中找出的数学问题更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将"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教学中有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转换,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可把教材内容替换成所教班级学生的住家分布情况图,然后让每位学生把小红旗的图片贴在家所在的区域,再统计出每个区域的住家人数,最后引导学生用条形图来表示。小学生虽然年纪很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力或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充满数学因素懂得内容。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到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真理,以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扑捉"生活现象 ",采取生活数学案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所以,让生活问题走进课课堂教学,也是指教师扑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做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帖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出了这么一道题"一堆水泥55吨,用一辆载重为10吨的卡车去载,几次可以载完?"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很快学生列出了算式:55 5=55(次)也有学生列出了55 5=6(次),这时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即使是卡车只运一吨水泥也要一次,没有05次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是6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发现数学,这正是体现了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的思想。教学时,老师可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加以拓展,甚至变为真实实景。
从而看出,从小学生生活社会经验缺乏,渴望接触社会、与社会接轨的心理出发,设计一个社会化的数学情景,可以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正如久旱逢甘露,应是手到即来。
三、用"数学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不少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用数学眼光来看,不仅很简单,而且有趣。教师如果能从中采取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建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事,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尽可能结合日常生活举出的例子:尽可能从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版中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问题也尽可能是多样化。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尽可能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参加课外实际活动。传统的数学观,"计算"代替了它的本函义。而新课程的数学教材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的生活且无处不在,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新课程数学教材最突出的特点。
总之,课改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