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论超现实主义对我创作影响——《灾难瞬息的折射》创作鉴赏--作者:许振帅

浅论超现实主义对我创作影响——《灾难瞬息的折射》创作鉴赏--作者:许振帅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553500

  :超现实主义画派1924年产生于法国,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马格里特夏加尔等。他们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从我的作品《灾难瞬息的折射》中的灵感来源、表现形式、绘画主题的探索、绘画的确立四个方面来论述超现实主义对我的创作影响。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现实与梦境;创作影响 

 

Abstract: Surrealism in France in 1924, works mainly describe the contradiction subconscious domain, the life and death, past and future, with Ricci the terrible grotesque reality and illusion,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ative of Miro, Dali, Magritte, Chagall. They show people's deep psychology in the image of the world, try to combine practical ideas and instincts, subconscious and dreams experience. This paper from my work "disaster momentary refraction" 1, 2, 3 inspiration form, the theme of painting, painting the exploration of 4 to establish four aspects to discuss the surrealism of my creation influence.

Keywords: super realism; reality and dream creation influence;

 

                              序言

 

  画家通过具象绘画描绘客观世界来阐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传达自己面对外部世界而引起的主观感受。不断强化独特的艺术感受是画家们在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懈追求、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随着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艺术家个人经历的不断变化,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都呈现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以来,我开始关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精彩的细部刻画、以变形的形象和离奇的场面营造幻觉和梦境画面的特点,并用这些特点来探索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们是如何通过摆脱现实中的表象,传达隐喻的象征性,运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展现生活的现实。同时我的《灾难瞬息的折射》创作主题也正是吸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情境体验,融入我对“太阳一直都在只是被乌云暂时遮挡”的人生思考,体现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隐喻性及对人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的尝试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语言性的探索,也是通过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丰富着这一探索结果。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隐喻性特质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在回避客观现实之下,展露的是画家个人追求的精神内涵,作品隐喻着更深刻的现实主义的思想。

  (一)米罗的潜意识式超现实主义绘画与隐喻

  米罗(joan miro,18931983)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西班牙画家、陶艺家和雕塑家。他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是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揉为一体大师”,他的盛期、动物和某些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天真无邪的睛看世界,但不时地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正如他自己所述:“当我画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在看他的作品时,从现象的背后能寻找到某种隐喻,能不落入分析的陷阱,而是了解他矛盾情境中的隐约提示。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大多寻求埋藏于日常生活中现实表象下的前艺术的传达,并且将这种平常通俗的物品作为赋予文化内涵的对象。无例外的,米罗更是将这些作为反讽隐喻的暗示。因此在米罗的系列作品中,隐喻已隐藏于视觉感官的后面。

  (二)达利的幻觉式超现实主义绘画隐喻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 Dali,19041989)西班牙画家。1923年受到契里柯绘画的影响,同时对他影响重大的是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致力于发现人类梦境与潜意识学说。23岁来到巴黎,很快成为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画追求极度的无条理性,应用分解综合和意识流的手法描绘梦境和偏执狂的幻想,以似是而非的客观真实,记录了他主观的奇思妙想。他自称其艺术的源泉出于幻觉,是从梦想、梦境、记忆中创造一个梦想的现实,传达人类潜意识状态中所生成的视觉信息。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天才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都在全力发掘和展示梦境的内在的精神内涵;都在相方设法地把这种意识的想象力从理性般科学的框架下面释放出来,并且展现在画面上、展现在每一幅作品当中。

  (三)马格里特魔幻式的超现实主义绘画隐喻

  马格里特(magritte18981967)比利时画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马格里特画风稳定,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常用“换位法”将事物安排在非正常的位置,引起人们的思想和感悟。马格里特的画作体现出对哲学性的思考,作品里浮现出一种死寂般的安静像迷一样让人猜想,他表达的观点涵盖了政治和哲学的理性世界,其绘画特点被称之为精密、神秘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平日社会生活场景,并且不作变形歪曲,而是把事件与细节意外组合,产生了一种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仿佛睡眠中醒来的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魔幻式画风。

二、中国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但中国以含蓄、隐喻为基础的传统思想也影响到了绘画,从古至今在中国艺术绘画上很多作品具有隐喻的功效。如南宋时期李嵩的作品《骷髅幻戏图》就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进行了展现:画面中一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清朝时期画家罗聘作品《鬼趣图》也是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进行了展现:如八幅《鬼趣图》中的第五幅是一幅绿头发鬼,脚和手臂都很长,再作捉拿状。第八幅,是两具白骷髅,一男一女,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话。据此,可以说是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符号。这种自信坚持通过亲近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独立精神,通过寻求与其相类的古代中国范本,使“超现实主义”在此获得了一种类似性。所以说在一些中国画中作者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妄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表现为虚幻离奇、梦与现实结合,这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画派风格不谋而合。

三、我的超现实主义《灾难瞬息的折射》隐喻绘画主题的创作与实践

   (一)“超现实主义灾难瞬息的折射”理念来源

  弗洛伊德“人类梦境与潜意识”的精神分析学说、布列顿“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和梦幻世界的采求”以及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活动将事物自由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的创作方式,即是我创作的理论依据。作品《灾难瞬息的折射》正是通过将画室、凹陷的地底和日出的海洋三个不同的空间自由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画面里,将客观现实面(坍塌的画室和凹陷的地底)以及精神面(海上日出所象征的新生希望)摆脱时间、空间、透视及所谓真实的束缚寻求一种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组合为一个整体,来表达自己所想。

    (二)表现形式

  在这次绘画中我选择了布面油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体现如下:

  1、画面安排:在二维的平面上来表现三维空间,设立了在一个画面上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空间梦境般交错在一起,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

  2、色调选择:画面主要以冷色调为主,如背景大量使用蓝灰色调冷,凸显了主题的悲凉气氛,当在凹陷的低坑中运用了暗红色使得冷暖的搭配给人增添了几分和谐,而在这个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中运用了少许的红色打破了整个画面的死寂,在这样一个灾难现场由于冷暖色点和谐搭配让人感觉到的是画面的一种宁静与安详。

  3、光影的设置:在画面中主要利两种光源,灯光随着墙体的缺失好像也缺失了半边斜射在遇难倒挂在残垣断臂壁的人体上好像在映证着这一却的不幸,感觉到几分凄凉,而远处海上的旭日而愈发通红给苦难人们一种新生的希望。

  (三)“超现实主义灾难瞬息的折射”绘画主题创作的探索

  历经一年多来的创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几个基本框架:

  1、对主题形象的设定,敢于大胆的分割画面让主题形象得以凸显,使得主次分明,主要以塌陷的墙体、折断的桌椅和遇难的人体为画面中心点,用内心的情绪体验创造画面的残骸与塌垣的形态,演绎出鲜活的灾难瞬息的场景;人体的柔与残垣的坚硬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主题形象在整个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画面立足于绘画语言本身的丰满性,更有形式美感。

  2、对环境背景的设定:支撑画面的是三个空间在一个画面中的新颖组合,在画面上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让人一看就会被画面中的线索所感动,感受到画面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人入胜。

  3、对事故隐喻的设定:让这个事故折射的积极乐观精神人们有所感悟。表现手法上用颠倒交错时空、打破二元论、透视束缚等手段兼用,使时间与空间充满矛盾遇难时向往而又无法退避矛盾心理。

  4、大色调安排:让整个画面都统一在一个色调中;色的主观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有了更加几分神秘性。

根据以上总结的框架,在具体的刻画上强调了好多东西,虚化画面背景,衬托主体物,只为突出主题。画面情节既反常规,又要有依据;在注重空间分割的同时也不放弃整体的细节的统一,个别的地方也着重形体的刻画,使画面增加了奇异感。

  (四)我的“超现实主义灾难瞬息的折射”绘画的确立

  围绕表现人们遭遇灾难的不幸,在受自然灾害还是其他的挫折影响时,引发观者对未来憧憬重视,别在遭遇挫折时就悲观厌世要相信阳光只是暂时的被云层遮挡,幸福才是久远的。

  我采取了很多的实践,为了表现多次尝试过用具象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可是难以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最终选择了超现实主义的“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中选取创作题材否定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采用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恰好能在思想上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自由的表现梦与想象,和令人难以了解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分割与综合。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对超时空交错和永恒性,确立了写实性与表现性相并用,传统的表现技法与当下的时代积极乐观精神为立足点,将画面的构成定格为灾难瞬息的折射。并进一步确立主题为:不幸与灾难降临时希望也在悄然出现,就此展开了创作实验。

四、结束语:

  20世纪以来世界的绘画艺术日新月异,各种画派风格分门别类层出不穷,但中国艺术家在创造着自己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社会现实的改变和以艺术的形式介入社会现实、进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21世纪,同时也面临着文化的颠覆与进步、道德沦丧与重建等一系列的失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刺激着每一位艺术爱好者的神经,给予了当代艺术家急需表现对象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表达自己所想。随着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以一个明确的概念传入中国并被不断地学习理解和实践,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语言符号得以超现实主义形式将自己内心更深层次、更隐秘和更关注心理需要找到了更好的表现方式,如果说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在我的创作中影响了我,不如说是我自己创作的真切需要,更是与超现实主义的内在的审美价值理想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刘伟东 王惠彬 王辛 .外国美术史.辽宁:中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6276277.

[2] ()罗伯特·肖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M]·布雷德伯里斯,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张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超现实主义[J].装饰,2005.

[4]布洛东.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A].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Z]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249

[5]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01,203.

[6]达利.达利谈话录[Z]南京:江苏没书出版社,1991.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