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者:吴尚美  康梅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者:吴尚美  康梅

贵州盘县两河街道沙坡小学  553535

 【摘要】本文就如何成功地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在论述了欣赏教学的一般步骤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根据当前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自己对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欣赏教学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德 、智、 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从小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能够较快地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和表现力。 
  学生自己对于如何欣赏音乐是模糊的,需要音乐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去欣赏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才能上好欣赏课,就成为了我们平时在欣赏教学中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想听”的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欣赏钢琴曲《士兵进行曲》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钢琴作品兴趣不大,怎样激起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结合作品描绘的是一群小木偶模仿士兵操练的情景,于是我事先准备了几个漂亮的士兵玩具木偶。其中有陆军的,有海军的,还有空军的。学生们一看到他们,就好奇不已,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而我呢,答案一概都是“暂且保密”。学生更好奇了,当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开始了这节课的导入。“同学们,今天这几位小士兵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他们呢,想给大家表演一段,大家想看吗?”学生们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播放《士兵进行曲》的音乐,同时合着音乐的节拍,操纵着士兵木偶的双腿,音乐响一拍,小木偶走一步,学生们听着音乐,看着小木偶那呆板、笨拙的表演,一个个的小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紧接着,我又播放了第二遍音乐,这一次,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当小木偶,合着音乐的节拍,双手手指在书桌上舞动起来,这一次学生们更兴奋了,甚至有的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双脚合着音乐的节拍走动起来;我迅速捕捉到这一细节,连忙趁热打铁,播放起第三遍音乐,这一次,我请学生站起来,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合着音乐的节拍在教室走起来,学生们一个个像小木偶一样,腿绷得橡木棍儿一样直,脚挪动着小步子,身体挺拔,头部有力地向左右甩动着……嘿!神气极了!在那一瞬间,学生们打开了想象的闸门,完全沉浸在《士兵进行曲》的音乐情绪当中,音乐形象立刻被学生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此刻,已经唤起了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并从音乐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在反复的聆听当中,不知不觉地对乐曲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欣赏乐曲做好了铺垫。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欣赏课的关键
  有效的提问就像“引线”和“催化剂”一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紧凑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思考,问题的提出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不能所问的问题千篇一律或不着边际,那样的话课堂提问便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真正启发学生的作用。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一遍欣赏时给出的问题是:听到这段音乐,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在问题中,强调了“你”“最直接”,不同于谈谈欣赏后的感受,而注重学生自我体验。欣赏后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我感觉这首曲子传递着快乐的讯息”“我感觉演奏的是中国民族乐队”……学生的回答是开放的,学生的体验是真实有效的。如欣赏《致春天》时,要求学生通过欣赏能够为乐曲分段。如果不启发学生直接让他们分段,学生会因为找不到划分依据而茫然,而这时最佳的是用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来为乐曲分段呢?”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找到了正确的关注点,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善用对比进行教学
  在欣赏教学中,借助对比欣赏是发现作品特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实效的好方法。通过比较欣赏发现各类音乐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可以是不同情绪、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首曲子前段后段的对比。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这首曲子时,我同时也让学生欣赏了圣?桑的《天鹅》,两首曲子都是描写天鹅的,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对比感受。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喜欢《四小天鹅》,它欢快活泼好像许多天鹅在跳舞”,“我喜欢《天鹅》,这首曲子给我一种很安静的感受”,“一首是钢琴弹的,一首是大提琴拉的”,“一首力度强,一首力度弱”,学生表达欲望都很强,甚至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把《四小天鹅》再放一下,我们想跟着跳舞,用指尖在课桌上跳舞”。他们已经融入音乐、乐在其中了。我顺势讲了一下该曲子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如果单独欣赏一首曲子,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两首同一表现主题的曲子,通过作者不同的创作手法,把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了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改善评价机制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