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城县木果镇蒿枝学校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它是指在一定的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求得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它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和线索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来,提出许多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物理学科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物理课堂如何做到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众多物理教学者的思考重点。教师课堂的教学创新行为对学生的触动会很大,对学生的帮助效果也会更好。从发散性思维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也促进了教师自己思维的发散。在教育技术手段发达多样化的今天,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发散思维表现为学生依据物理现象,如概念、定律、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发展过程中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各种可能结果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授课已经渗透了以逻辑分析推理为基础的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缺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缺乏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多角度、开放式的思维展示。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阵地,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的实施,开展系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训,分项训练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
一、灵活运用概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的是信息的量的流通和顺畅。获得的信息越多,你的思维就会越加流畅,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需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累积,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概念、规律、理论等。学生可以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熟悉掌握物理概念。但是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比较抽象的一些物理概念,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利用它的效应来展示,同时通过类比水流来讲解;磁铁周围磁场的排布情况利用铁屑来体现;这样将抽象的概念进行灵活展现,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明白这个概念的内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然后学生可以将最初的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
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的是信息的质的指标,它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或者通过其他的渠道和更大的范围来灵活地考虑问题,这就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出发,发挥学生的聪敏才智。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旁边适当地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到解题的最佳状态中去。例如:密度题目当中经常有判断问题是否空心的题目,在求解时可通过比质量、比体积、比密度,多个角度来求解。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练习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
三、不按常理出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逆向性
逆向性思维是相对于顺向性思维而言的,通常是不按常理出牌,把问题倒过来想,把设置问题的思维顺序完全逆转过来,颠倒时间或者空间顺序,把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省时省力的最佳方法。这种思维方式,通常都是高于正常的顺向逻辑思维方式。其实在科学界的许多发明都是运用逆向性思维方法来成就的。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无疑将促进发散性思维的活跃。如: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后,可以设三类作图题,①已知入射光和镜面,画反射光线;②已知反射光和镜面,画入射光线; ③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镜面;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如果没有摩擦力,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大气压,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 如果没有重力,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 如果没有惯性,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 如果没有地磁场,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了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探索性
物理教学是一门特别注重实验操作的自然学科。通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在做实验,学生坐在下面观察,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新课标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重视课堂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注重课堂实验操作的训练,一改以前的验证性演示实验变为师生之间协调互动的探索性实验。这种物理教学方案的目的是学习实验归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如:学生在做“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时,除了课堂要求外,我还会让学生探索:若电路中出现灯泡 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请利用你的实验器材找出其中的故障。探索性实验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联想和独到见解,也更容易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地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通性、变通性、逆向性和探索性。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概念、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加以综合比较,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不时的有意识的不按常理出牌,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进入新世纪,我们每个教师都任重而道远。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我们每个老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培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中华民族的创新之路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