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翰林街道办事处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553536
摘 要: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基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最为密切,据调查城市居民的消费与休闲多以社区相联系,近年来,城市社区产业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社区休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休闲生活;体育产业;休闲消费;发展现状
休闲体育产业是指体彩、体育器材、体育竞技表演等一类围绕休闲体育运动的新兴产业,随着休闲体育的不断普及推广,休闲体育产业也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我国现阶段GDP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相关部门的管理理念落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是由政府来监管和指导的,具有浓厚的社会公益色彩,这与体育产业的自然发展规律相悖。此外,体育部门没有很好地正视民众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质及精神诉求,使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相脱离,打乱了其正常发展秩序。 2.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中仅有个别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如竞技表演业、体彩业等,而其他一些行业如体育传媒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健身业等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均衡有效的发展,打造健康、稳定的产业格局,才能促进自身产业市场的不断繁荣。 3.缺乏专业的体育商务人才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了一些休闲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且一些教育机构也开始提供休闲体育服务及礼仪的相关培训,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提供了人才支持。然而从总体上来说,相关教育及培训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过少,且我国正处于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初期摸索阶段,缺乏科学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相关管理及经营人员的素质和经验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今日益发展的产业需求。 4.产品缺乏创新 就全球范围体育用品的供给来看,我国属于体育用品产业大国,然而相关产业存在产品模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特点,距离实现体育用品产业强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我国生产的主要是运动装、自行车等缺乏科技含量的大路产品;另一方面,我国的休闲体育用品尚未在国际范围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在知名品牌方面比较匮乏。 二、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特征 1.休闲消费的水平 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有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需要的结构是根据个人支付能力的等级的前后有机排列的,在条件有限时,人们会倾向于购买生存需要的商品。随收入的增加,在满足基本需要后,会在消费的偏好下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我国社区产业经济是与大众体育蓬勃发展有关。首先工业时代的社会压力,使人们承受着心理的紧张和压力;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身体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亚健康和精神类疾病的困扰越来越频繁,大众将目光投向大众体育,而社区体育产业就是源于这种大众体育。 社区体育商品应该要符合人的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在社区体育产业经济中不能依据消费人群准确定位体育商品,进而影响社区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 2.休闲消费的结构 休闲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休闲消费过程中的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比例或关系,它反映了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变化状况以及构成合理化的程度的标志。休闲消费结构的划分,可以分为休闲实物性消费和休闲劳务性消费。 由于休闲消费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启示效果,在传媒发达的大中城市对休闲消费的方式有相似性。例如休闲实物性消费是指人们购买的与休闲活动相关的休闲物质消费资料的行为,在西安、北京、武汉、杭州、沈阳、南京、广州的7个城市居民的4000份问卷中前六位的分别是户外休闲运动装备、运动健身运动器材及服装、上网手机或电脑、电视、文化休闲期刊杂志,显示出这些实物性消费有较强的代表性。 而休闲劳务性消费是指人们购买的各类休闲服务消费资料的行为,它又分为观赏类休闲和参与性休闲消费。观赏类休闲消费主要体现在电影、电视的休闲观赏、体育赛事的观赏消费、及文艺演出的观赏消费、博物馆、展览会的观赏性消费。在问卷中,所涉及的观赏类休闲方式基本上也较为一致,体现了大众的认同感。 3.休闲消费的城市社会属性 休闲时代的到来和大众对休闲消费的观念改变,使得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以其独有的优势给城市经济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休闲消费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可以说相当一段时期对休闲消费及休闲经济的开发只是对这一资源的浅度开发,而对于目前休闲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提醒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社会属性持续对这一资源的进行深度开发。 同时休闲消费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生活,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是城市和谐建设和发展的必要环节。 因此,无论是从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从城市区域稳定发展,休闲消费的发展给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城市社区休闲经济发展的对策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从长远来看,社区体育休闲管理营销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知识的专门人才;从体育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来看,对于高级体育经营人才已经建立了各种培养模式,做到了学科的交叉培养。我国的不少高等院校也开始了这类尝试,其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就是基于体育场馆、场地管理模式下的高级经营人才培养。开设有体育产业经济,体育场地的策划与管理、体育的运营与管理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社区基层的体育产业发展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体育经济产业也会向国外一样出现更多的职业经理人。 2.社区体育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改进 通过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带动,推进当地的社区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当然在技术层面还应注重采用科学的方式实施社区体育经济的产业化运作,要遵循社区体育经济规律来科学评判市场规模的大小;评判消费者的偏好;做好消费者对体育产品价格的预期,制定相关体育商品的价格,通过商品化、实体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体育经济产业。 利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社区体育经济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社区体育经济产业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网上预约最大化的利用了场馆和场地资源,网络销售平台突破了社区的地缘限制,会员卡式消费大大提升了社区体育经济的效率。 四、结语 社区体育休闲产业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但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在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的今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策为社区休闲经济带来了机遇;人们观念的转变及“休闲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众多的消费人群,消费者的聚集是市场形成与发展必要条件,社区休闲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 参考文献 [1] 蔡建波,昌业云.城市社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2] 张森.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核心理念与政策选择研究[J].体育科研.2013(5). [3] 蔡宝家.我国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基本结构形态探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