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作者:刘静  李婷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作者:刘静  李婷
                                  四川省安岳县幼儿园        642300
      自我保护,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保护自己,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本能。如新生儿用眨眼来防止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婴儿本能的抓握;幼儿躲避生人,依恋亲人都具有保护自己的意义。但是,在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现代生活的同时,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等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另外,地震、洪水以及火、电引起的各种灾情也时有发生。那些与生俱来的低级的自我保护难以使幼儿应付这些突发事件,只有掌握了更多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减少或免遭伤害,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因此,我把“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就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6岁幼儿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渴求拓展一个自我活动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贫乏,此阶段也是“多事之秋”。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要时时刻刻爱惜它”,“我们活着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如果我们的眼睛受了伤,看东西就会困难”,“我们的脚歪了,就不能很好地走路了”……只有让幼儿知道了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他们才会去珍爱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才会有意识地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为了让幼儿爱护自己的眼睛,我对幼儿进行了《我们离不开眼睛》的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至少感知“人离开了眼睛不行”,并让幼儿一起讨论应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这样,既帮助他们提高了对眼睛的认识,又增强了他们爱护自己的眼睛的意识。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俗话说的好:“见多识广”。唯有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幼儿才能又丰富的自我保护的经验。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方法,如我们通过谈话,可以让幼儿知道:猛跑就会摔倒,胳膊、膝盖会摔破:不要玩玻璃,要不玻璃会划伤手的;在活动中要遵守游戏规则等,还可通过谈话讲述幼儿以前见过或经历过的危险事,总结处理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使幼儿懂得了怎样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2.感知法。幼儿对许多事物不了解,不认识,教师应利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危害性。比如我们可通过看图片、幻灯,或到出事现场,让幼儿感知水、电、火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危害;通过听噪音会有什么感觉;让幼儿用手触摸烫手的火等。
3.游戏法。幼儿园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我们平时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教育幼儿随时保护自己,另外,也培养了幼儿要救助他人的意识,如幼儿通过做《救助伤病员》《救火》等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学到了一些粗浅的自救常识。
4.体验法。“吃一堑,长一智”,幼儿只有亲身感受了,感触才会更深,他们才能牢记。当然,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轻微的伤害。如针对幼儿点火这种现象,可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去点纸,“品尝”一下被火烧的滋味。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让幼儿亲自去感受被电击、被重物砸伤等伤害性大的伤害。
5.家园互动法。教师应和家长共同配合,平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互通信息,并经常向家长进行自我保护的宣传,共同实施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比如,老师应让家长知道在某一段时间重点对幼儿实施哪方面的教育,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现象,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等。
6.随机教育法。随机教育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平时发生的事件,有针对性地随时进行的教育。随机教育虽然是由老师安排的,它符合“教育的及时性”原则,是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有效的教育,结果也最有效。当幼儿关注某一事物,对某一事物发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遇到突发事件,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幼儿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教会幼儿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的方法,这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有效。如一次一幼儿和小伙伴们说家里人送他上幼儿园时,看见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撞倒了,流了很多血。我就问他,那个人是在哪儿被撞的?伤的怎么样?有人去救没有?为什么被汽车撞倒了?进而我让幼儿讨论“马路上应该怎样走”,“如何过马路”等问题。通过随机教育,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了自我保护教育。
三、拓展教育途径和载体,全面渗透自我保护教育
自我保护教育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也存在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无论进行哪个学科的教育,都应渗透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在体育活动中,主要以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为主,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比如:滑滑梯、跳绳等,都是与幼儿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紧密相关的,每一项游戏、每一个活动都有具体的操作动作,教师不仅要向幼儿讲清体育用品的使用和活动的过程及要领,还要亲自示范,让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活动的技巧,让幼儿看清楚教师的动作,并告诉幼儿活动时要注意的事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按照老师说的做,就会发生的不良后果等等。比如在滑滑梯时要按顺序和要求滑,不能从下往上爬,更不能头朝下往下滑,防止出现从高出摔下来和伤及头部等意外事故。在常识课上,我们应让幼儿知道常用的几个号码119、120、110,并知道这些呼救电话的含义;把各种标志、信号、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提高有关的认知水平。认识季节特征时,可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可抓住典型事例向幼儿进行教育,如家中的化学药品,电源插座,各种工具等,不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处理技能,都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教师要让幼儿了解一些常用的医药的名称、用途、用法和副作用,这样既能增长幼儿的医药知识,又能减少幼儿误饮误食的隐患;教师要让幼儿了解常用工具的用法和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要比把它们统统藏起来明智的多,因为迟早会被幼儿所接触,教幼儿正确地使用方法,可以边学边玩,在教师的监督下,既能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又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注重幼儿年龄特点,适度把握自我保护教育强度
自我保护教育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弥散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强度要适宜,即活动的内容及自我保护赏识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过深或过浅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应由近及远,由己及彼,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范围。教育的频率要适度,过多过滥的自我保护教育会使幼儿对之失去兴趣和新鲜感,也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但是健康与安全是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的,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幼儿主动获得。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故的发生降低在最低限度。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