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新街小学 553108
摘要: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小学语文兴趣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培养兴趣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心理因素。“学困生”语文素质差,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完成听说读写的练习,所以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一是自卑心理: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受批评较多,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进而自暴自弃;二是胆怯心理: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怕被别人瞧不起,他们往往课堂上不敢发言,怕老师提问,怕老师布置作业;三是逆反心理:这类学生以抵触的情绪对待老师的教育,不与父母沟通,甚至故意与老师、父母作对。
环境因素。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多,留在家中的家长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或者较差,发现子女出现语文学习问题,无法正确辅导。
学习方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中,农村语文老师授课的课时多,相当部分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深入了解教材,未能结合自己的学生备课。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二、激发小学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策略
1.轻松、幽默的趣味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的目的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课程,如果在课堂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亲近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开阔,学习效率随之增高。在随时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发挥到极致,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进步更迅速。在小学低年级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比使用一般语言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放开心灵,发挥主动性,勇于探索,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实践证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对学习会比较有兴趣,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他们的记忆、理解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情境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玩游戏等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的设计时,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这种充满轻松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教师所讲内容,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还会对下一次上课充满期待。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调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的视听疲劳,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应该使教学手法多样化,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采用新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激发并保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对学习知识充满新鲜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法、比赛法、演讲法等,也可以借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学习中来。当然,学习方法的采用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有趣有益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作业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基础,它是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因此,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要使课后作业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充满趣味性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作业的设置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动手动脑。作业要达到操作性强,形式多样,可写、可读、可玩的目的。总之,要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融入到作业中,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旧知识,培养了技能,又有相当的拓展性、趣味性,使学生拓展视野,为学新知识打下基础,提高兴趣。
5.有趣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增强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趣味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交流思想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有趣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找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板报、杂志中的错别字,然后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去发现、纠正这类用错字的现象。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在查错中,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再比如,学习了一些写景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要求学生去向家长、朋友介绍这些课文中的美丽景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故事表演,义务劳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会使学生重视语文的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充满兴趣。
6.教师要为人师表,为学生做表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教师就是园丁,学生就是园丁手中修剪的花朵,园丁的水平越高,花朵就会开得越好。做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一个好的向心力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还有对学生充满爱心,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的教育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一朵又一朵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