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探究--作者:刘欢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探究--作者:刘欢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四小学  553500

【摘要】本文从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教学中声音与感情应该和谐统一和音乐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对初中音乐教师应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兴趣;个性;
新课改后,很多学校改革了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化教学,唱歌、乐器、识谱、乐理统统纳入了音乐教学体系,有的学校还开设了音乐教学的课外平台,如音乐社团等。总之,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与国外的音乐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进步空间.
一、课堂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高效的课堂,必然离不开轻松快乐的氛围,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更好。所以,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首先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这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多进行课堂互动,跟学生多交流,让他们不再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填补师生之间的那条鸿沟。只有做到了这点,在互动中师生相处融洽,课堂才是快乐的、才是高效的。例如,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会学到《银屏之歌》,在这节课上,老师要教学生会唱《送别》,要给他们欣赏《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我心依旧》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初中生平时肯定会看电视,对这些歌曲自然也就不陌生,所以在这节课上,他们肯定会有很多想说的。老师要了解这点,借此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比如,老师可以先和学生谈谈《西游记》这个所有人都熟悉的经典,首先要让学生觉得老师与自己是处在同样的认知水平,有很多共同话题,无形之中,他们在心理上就与老师亲近了。然后再由此入手,引出《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一步步将学生带到课堂上。这样的方式学生不反感,老师也欣然,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通过这种课堂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打造快乐、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二、转变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认为老师的教学质量最重要,认为只有老师教好了,给学生传播了足够的知识,他们才会学到更多。这也就是太过于依赖老师的授课内容,将老师视为课堂主体,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性。这样的观念亟须改变,毕竟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想实现快乐高效的课堂,让初中生能够真正喜爱音乐课,就必须要转变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主动去学。只要话题被打开,这些初中生就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认识。如此,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打造一个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就不在话下了。 
三、重视合作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课的合作教学。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欣赏课的合作教学。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那么学生的情感目标与审美体验的培养将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不求甚解。只要教师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音乐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音乐教学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也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许多音乐知识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既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色彩,又渗透着大量的西方国家的音乐元素。如《流水》、《春晓》、《梅花三弄》等歌曲,都饱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色彩,体现了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有利于音乐与文学的共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的世界名曲,渗透着大量的西方国家的音乐元素,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同时也顺便带领学生浏览了西方的历史,有机地加强了音乐教学与历史学科的互相结合,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总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初中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音乐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作为音乐教师,就应把音乐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进.试论情绪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探索,2001. 
  [3]威廉·詹姆斯[美].歌唱艺术[M].南京出版社,2001.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