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保田镇忠义中学 553509
【摘 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七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段,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上好七年级的体育课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展开。本文从教师、学生及客观条件,提出六点如何上好七年级体育课的建议。 【关键词】七年级 体育 教学任务 七年级是中学时代的开端,是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但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学,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准备活动1000米慢跑都坚持不下来,学生的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这就需要所有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以下是我在七年级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刚升入初中,体育课以学习体育技能为主,训练强度加大,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创编一个体育小游戏,讲解规则,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每名学生都融入其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体育课也同样受用。例如在学习引体向上时,力量稍差的学生可以从屈臂悬垂开始,坚持5秒,10秒……慢慢增加时间,动作完成后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几课时后,再从1个,2个……循序渐进地增加。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七年级体育课的选材,练习强度和密度要适宜。例如耐久跑的练习,如果强度太大,学生就会没有兴趣,请假的学生数量就会增加,所以掌握好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很重要。 二、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盛。体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二、七年级体育的教学任务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最好砥石,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从小锻炼,将受益终身。七年级教学的任务:①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②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③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三、如何上好七年级体育课的几点思考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异、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而七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段,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如何上好七年级的体育课,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
七年级新学生入学前,我们安排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请武警教官来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样,七年级新生一步入校门就接受一次严格的队列和严肃的组织纪律教育,从而缩小了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体育基础的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排队上好体育课。军训为七年级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好的课堂风气是要靠长时间培养的,学生队列必须在实践上反复巩固提高。所以,我每一节课都注意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坚持用队列口令指挥调动队伍,分组练习时也要求小组长用口令召唤,带领学生分开练习或快速集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作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四、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
如在做准备运动时,不要只限于呆板的“口令”、单调的弹跳、跑步和枯燥的定位操,应采用不断更新变换,让学生感到动作变化多端,使其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进行队列训练时,由于集中时间较长,学生会感到辛苦、疲劳。因此可考虑在中途穿插一些游戏活动来调节,以宽松严肃的氛围来消除学生在队列训练中产生的静力性疲劳,接着再训练,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短跑教学中,单纯跑的次数太多,学生会出现消极现象,此时,如果采用追逐跑或接力赛等形式进行练习,既可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和训练的劲头,又可使技术动作得到自然的强化训练,加大了运动强度,强化了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样,七年级学生可以逐步适应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
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纪律约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该严则严、应松则松。比如:在队列练习进行示范时,学生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在游戏、对抗性比赛等项目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鼓掌加油,置身其中;而在上复习课时,学生在保证练习秩序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在激烈的活动之后,则不应让学生马上集队或坐下休息。这样就有张有弛、活而不乱、严而不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和技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断炼,为上好每节课增添新的活力。 生动活泼、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感情容易表露是七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但耐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上课时我采取精讲多示范,并把整体示范和重点示范相结合,便于学生模仿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我注意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会、改正、吸取和提高,取得了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注重练习检测、课后和学生聊天,可获得教与学的休息反馈。根据这些反馈休息,及时调整课的运动量、密度,力求课堂教学合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01. [2]体育新课程标准(试行方案). 浙教本[2002]23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