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动式课堂互动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并形成英语综合语言技能。简单的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策略运用;形式化的合作不能实现学生相互挑战、激励与共进;背诵式的操练或表演,会造成学生缺乏对英语语言的真实体验和真情思考。本文拟采用观察、归纳和分析的方法,运用英语课堂互动的“三动”原则,探讨互动策略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课堂;互动活动;教学策略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提出、论证、实践和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现在的英语课堂互动的机会增多了,互动的形式丰富了,互动的对象多向了……。但笔者发现,许多英语课堂虽有互动活动,但其互动内容呈现出如下三个缺失:
1.互动主体的缺失
审视互动主体应包括互动的质量与机会两个方面。所谓质量是指在主体互动过程中,要有新的、有意义的精彩生成;所谓机会是指主体之间的互动机会对每位互动成员都应是公平的和可发展性的。
2.情知互动的缺失
任何一堂课都应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逐个教学互动活动完成的过程就是该课时教学目标逐级达成的过程。所以说,各个活动的互动内容应是在课时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在真实或仿真实情境诱导下、在互动主体情感交融的熏陶下的自然生成。毫无情境或情感的形式化合作、机械式背诵或非民主式对话等,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无效或低效的。
3.公平与民主性的缺失
互动活动的公平与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互动的角色与互动的内容。
就角色而言,活动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就内容而言,在一定语言情境下,学生因各自学能、学识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而进行有差异性的新旧知识的整合与运用。相对静止的互动内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是不公平的。
二、问题呈现与诊断
片段1
(老师手拿一支铅笔问学生)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Xiang.
T: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Look here, is this a pen?
Ss: Yes, it is.
(教师眼睛一瞪,头一摇,学生马上改口说)
Ss: No, it isn’t.
诊断:实物教学能拉近英语与学生的距离,化无形为有形、抽象为具体。问答内容能从学生耳熟能详的问句入手,学生对答如流,语速快,声音宏亮。但由于教师所提问题较多地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语言操练,学生回答的问题可以不要“协商”即可完成。脱离语言环境的语言操练是激不起学生学习欲望,更唤不来学生学习上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
片段2
(Purpose: Learn to say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Step 1 To elicit this new sentence
T: Today we’ll learn a new sentence. Follow me, close the window, please.(Teacher says it with a simple action.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sentence in different ways, such as “Say it one by one”, “Say it in groups ”and “Say it in pairs.”)
Step 2 Learn the other new imperative sentences in the similar way.
Step 3 Consolidate these new sentences
诊断: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采用了不同的操练方式,如有分角色
朗读、与同伴齐读等。通过操练,学生也能流利表述,基本完成了教
师的预设。但纵观其教学过程,互动内容多停留在就知识讲知识层面
上,所采用的传授方法也显得单一。如果教师在设计互动内容时,能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
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实现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这不仅能体现英
语知识的可拓展性,更能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实用性和可交
际性。
片段 3
(Purpose: Learn to say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Step 1 To elicit this new sentence
T: Oh, it is so cold here.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Teacher says it with special expressions and actions.)
Step 2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mmand by giving them some hints at first. Then, invite one pupil to the front perform this command.
Step 3 Prompt the students to act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Then do pair-work.
Step 4 Make different rhymes by themselves
Close, close. Close the door, please.
I can close the door. Can you?
Step 5 Say and act in pairs with “Close……”
(Teacher praises the good volunteers.)
诊断:在真实的情境下引出Close the window, please。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与神情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他们对此命令有了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知识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与神情,边表演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全面感知新命令。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活动的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启示与建议
从语言教学角度出发,讨论互动的效率应涉及互动的环境,即互动的内容与互动的策略。所谓互动策略就是:老师动带动学生动,再带动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互动的内容与策略的目的不在于破坏教学的整体环节,更不是压制某一方,抬高某一方,而在于还其本来面目,释放双方的能量。
1.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策略化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又服务于教学内容,可以说内容借助策略来体现,策略依靠内容而存在。英语教材的一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把与某一主题相关联的语言材料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因此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知识的重现率不高,遗忘率大。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遵循语言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的需要,进行单元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或同册各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如有关节日、月份、星期、课程、气候、活动等话题,都是容易复现的题材,如果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注重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将明显具有内在联系的话题按照同话题不同难易程度进行整合、顺次排列开展教学,这既方便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方便了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与提高。
2.调整互动策略,使互动策略最优化
英语课堂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 优化课堂施教策略
以“教学过程交际化和教学任务活动化”为基点,合理利用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和传统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单词卡和录音机等),优化学生语言实践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内容、时间和空间;以学生的学识和学能为基础,实现师生与教学内容的“活对话”,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保驾护航。 ⑵ 优化课堂调控策略
有效的教学调控,教师要从知识的数量、知识的难度、授课的节奏入手。如果教学内容太浅,学生一目了然,就会失去进一步求知的兴趣,导致学习情绪松懈;如果教学内容难度太难,学生听不懂,无法理解,虽经努力总是受挫,学生不仅会失去信心,积极性下降,还会产生厌倦情绪。难度调控一般以“最近发展区”为标尺,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不可逾越;教学节奏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因势利导,做到动静相同、快慢适宜、起伏有致。
⑶ 优化课堂评价策略
科学的评价是对课堂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课堂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积极创建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倡导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性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3.落实情感目标,使互动参与全员化
英语课堂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场所,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居核心地位。
⑴ 全员参与
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宽容和理解,需要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和“接纳”。教师作为互动的主导者,首先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并善于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其次,教师要克服自身的消极情感,不沮丧、不气馁,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感染每个学生,转化每个学生;再次,没有差异性的活动内容就没有全员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差异性地参与教学互动活动,就要充分研究学生,根据每个人的学识和学能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
⑵ 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教师必须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每一名学生的成功,分享每名学生成功的快乐。只有师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学生才能无惧无畏、全身心投入到互动活动之中,才能在互动活动中,实现“置疑---释疑---再置疑”的飞跃。
四、结束语
英语课堂的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双方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老师的主动性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启发和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主动性在于积极思考,并在一定的情境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实现互动的基础,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知识经验激活,让学生产生一种与老师、学生及学习内容进行互动的内在需求,做到有问题就交流,交流就交流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参考文献:
1、韩刚、李庆“外语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外语界》2007年第五期
2、刘桂芹“语文互动教学的理论模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 期
3、郑佩芸“形式协商的多视角研究”《外语界》2007年第5期
4、杨华堂“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互动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调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8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