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丹霞镇水塘中学 553500
一、人道与受教
道者亦即道义、礼义、品德。人要知礼义讲道德,当先受教修养。常言道:“通情达理,德行品端,宽宏达 度,宽以待人”乃为人之道;“以宽容为怀,与人为善,和蔼可亲,相助为乐”,是做人的根本。若人人皆此涵养,和谐氛围可望构建共存,满足当今社会之所求。而怒目相视,横眉冷对,恶语相向,蛮不讲理,则为他人所不齿,倍受谴责而唾弃。因之,学会做人,修身养性不易,其学问极深,必当自幼受教。人的思维因时因地成长而变再变,往往随时境的变迁而演化。古书《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又云:“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就是说,人一出生,本性善良,而习俗差异甚远;幼子不学,人不学,不勤学,则不知道义理义,终无可所用,不可谓成人,老来言悔之晚了。受教则性善,不教则性恶,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利。古人以教为本,重视教育,并以幼学《三字经》为教材,教童以学之。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则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养子不教不严,是父亲和为师的过错。说明古人很早就重视幼年教育,而且特别重视德教。传统美德,先人教之,惠及于民。古人育人的思想理念,为后人所鉴所推崇,从而奠定了今天教育的基础,开创了世界教育的先例,为后来的教育拓开了思路,并传承和发展。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及先人的聪明才智都与良好的教育截然不可分。教育的朵朵绚丽之花,在教育这块阵地上结出累累硕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被誉为先师圣尊,播扬世界各国像一颗灿烂的明珠绽放在世界的东方。孔子的一生为教育奔波呐喊,创办先学,提倡儒学德教,创立了儒学思想,倡导礼贤下士,以礼相待,“言传身教,正其身”;“学其志,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所传颂并传承,纵贯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教育得以发展的宝贵财富,永不褪色。
二、为人师表,精心施教
所谓“师者,先知也”,“知者为师,学高为师”,“不学为不知,而知之也”。老师首先要先知先觉学高,才可为师教书育人,更要“言传身教,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既为教师,也当学生,教人先教己,正人先正身,先知先学为上。为师要具高高深知识,为表要具有美德,当表师,以“为人师表”的风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和善言讲,用精湛的教技,严于施教。以高尚的风格情操影响人,以深厚的知识传授人,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人,以浓郁的品德涵养感化人,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鼓舞人,坚守自身的职业信念,紧紧把握自己的精神境界,真正树立“一代师表”的形象,认真把“真、善、美”落到教书育人的实处,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拓宽整体思路和视野,展示自身,学生的精神风貌得以体现。
三、教师的“甘苦”与“忧乐”,品德与情操
“以身立教,乐于施教”,是教师的本职。对教育情有独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上下求索,孜孜不惓地辛勤耕耘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安心从教,精心施教,精誉求精,虽有“甘苦忧乐”,但总自觉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苦苦思索,每每精于备课,忙于操作教学,每天苦于卯辰已与未申酉时,戌亥还不得息,得忙备新课内容,次日卯晨早起,急登三尺讲台,五尺黑板倾注心血,传授知识,浇灌天下桃李,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动脑,周身七经八脉及脑细胞崩紧似满弓的弦,却无怨无悔无私,甘愿奉献爱心。一句话一滴血,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的心血,全身心的投入于无限的工作。呕心沥血,年年月月一个样,朝朝暮暮“独自乐”,无论春秋严寒,雪雨无阻,满腔心血洒满讲坛,其精神、品德和情操感召日月,良心可鉴,但却忘却了青春、婚姻、家庭和父母,终是白了头。一颗赤心捧给了人间,一腔热血洒向秋风大地,而心灵的深处,心中的“甘苦”与“忧乐”,都化作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生命,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熄灭了自己”,似烛光里的妈妈精心哺育着孩子——未来的花朵,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心血。正是这样,累累硕果,结满天下,堪为师表。
四、教学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任务,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旧课程转换之际,面对现实,当此新的教学机制,理念的转变,教法学法的变革,未来的教学,应引为深思。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如何教学,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将教师推到了教育的前台,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认识新课标,重建教学的新构想,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拓宽和拓展新的教育理念,迎接挑战。
(二)时时反思,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学应该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深入领会和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切实改变教学理念,以实践为依托,学习和采用新的教法教点,紧紧把握新课程内容的思路,结合实际和经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三)加强和采用现代教学新技术施教,以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灵活机动的教法,展示象、形、图表实际材料,让学生看得见,想得到,实行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思路。开展启发式、引导式和问答式等多样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功能,勤动手动脑,让学生能独立思考,独具见解,强化探究式学习方法,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指导性教学,不断探索开拓教学教法新思路,发挥和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