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作者:青 涛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作者:青 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  
“无论从哪方面学习,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学习来得快。”(恩格思语),向错误学习,并不是去学习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东西,而是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揭示错误所在,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探索正确的思路,以求找出正确的答案,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进而采用最佳的思维方法、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下面仅从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作为例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例1.人乘电梯上楼,关于人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是静止的;
B.人是运动的;
C.人随电梯运动;
D.如果以电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人随电梯向上运动。
错解:A、B 、C.
思考:怎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
分析:研究任何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样运动时,都应选择一个参照物,以参照物为标准,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以至怎样变化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选“A”的学生为什么说人是静止的,而选“B”和“C”的学生又根据什么说人是运动的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由于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果是不完全一样的,如都研究人的运动,显然用电梯作参照物和地面作参照物判断结果不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正解:D
例2.比较速度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0米/秒﹤36千米/时.
B. 10米/秒=36千米/时.
C. 10米/秒﹥36千米/时.
D.无法判断.
错解:A、C、D
思考:应怎样判断速度的大小?
分析:比较速度的大小,应统一单位,否则无法判断。
选A的学生看到36﹥10,千米﹥米,同时,小时﹥秒,所以立即判断10米/秒﹥36千米/时,这是错误的。
因为速度的大小不仅与时间有关,同时还与路程有关,所以必须用路程/时间方能说明一个物体速度的大小,因此,用米/秒或千米/时作为速度单位,米/秒是个单位整体,不能拆开进行比较,若拆开则成千米﹥米,这是路程单位的比较,小时﹥秒,这是时间单位的比较,哪个也不是速度单位,要想比较速度大小,首先将速度单位统一,再看单位前的数位大小,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正解:B
正确的比较方法是可将36千米/时的单位换成米/秒作单位再与10米/秒比较。
36千米/时=36×(1000米/3600秒)=10米/秒
可尝试1米/秒=3.6千米/时。
例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s=v.t可知,对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B.由v =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 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t成反比;
C.由于t=s/v,当s相同时,速度大的所用时间短,速度小的物体,所用时间长;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无关,与时间t无关,而是取决于s/t的大小。
错解:B
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物理意义
分析:选B的学生是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理解不正确。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运动过程中时间长短或路程多少无关。因此选B是错误的,选D是正确的。
对于某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一某一确定的值,由于速度v是一定值,路程s与时间 t存在正比关系,即A的说法。
对于 不同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各自的速度不一定相同,根据t=s/v,在s相同的情况下,t 与v成反比,所以C的说法是正确的。
正解:A、C、D
例4.下面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B.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就不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在此情况下物体没有惯性;
C.飞驰的火车在紧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火车有一种很大的惯性力的关系;
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E.在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说物体的惯性是可以克服的;
F.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由物体自身条件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
错解:A、B、C、D、E
思考:
什么是物体的惯性,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
由以上的说法反映出学生的错误认识有:①认为物体只有运动状态不改变时有惯性,②认为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快慢有关,③认为惯性是一种力,④惯性是可以克服的。所以有些学生错误的选择A、B、C、D、E答案,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惯性没有很好的理解。
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也有惯性;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的整个过程总有惯性,惯性只是物体本身的质量所决定的,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固有属性。
正解:F
例5.当汽车转弯时,站在汽车里的乘客是向外倾还是向内倾?为什么?下面是对这问题的两种回答,哪一个正确?
A. 当汽车转弯时,车中乘客的身体要向内侧倾斜;
B. 当汽车转弯时,车中乘客随汽车作直线运动,当汽车转弯时,汽车要改变运动状态,而人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会向外侧倾斜。
错解:A
分析:如何正确、清楚的解释惯性现象,可分三个层次来分析
①确定研究对象(本题的乘客是研究对象)
②认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③分析清楚研究对象在整个过程中哪个物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而哪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由于惯性作用,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正解:B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