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作者:马永吉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作者:马永吉
                           贵州省威宁县中水第二中学          553108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都来源于文章作者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我们可以这样说,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又为语文这门学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的素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初中语文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获取语文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课程,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我们在学校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再在课堂中总结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语文的观念,学有所用,才能体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提出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与文字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本就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而生活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语文教学通过文字将生活的魅力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大千世界里领悟真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元素。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虽然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经过教师客观的优化与改进,课文内容已逐渐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使教学手段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去主动体会与探究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以往,教师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一言堂的课堂。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是把教师的传授内容当做一种固有的学习,这样的课堂脱离了生活背景,学生学习语文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缺乏兴趣。最后导致学生对语文不加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实施,很多老师已经改掉旧的传统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融入生活中来感受生活之美。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同时,初中语文生活化,将更有利于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三、语文教师生活化的实施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要想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上去,首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学习多是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教式地传授知识,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要想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教学效果,必须从思想观念着手,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影响到学生。 
  (二)教学氛围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细节上的一点改变也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以上方式,就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改变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三)可以从阅读写作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写作方面更是如此,写作是学生个人感受的抒发,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与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与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将生活中的哲理融入于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使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不断内化,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体系,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教授某篇文章或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生活经历写出对人生的体验领悟,使学生在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中,将人生哲理融入到写作中,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也能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四)在实践中生活化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狭隘的空间,要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发挥潜能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到教师无法直接传授的知识和心理感受,方法上可以采用主题辩论会、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中学习语文。只有链接生活舞台,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五)文本体验生活化。一个对生活缺乏情感体验与内心感受的人,是一个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语文课堂的存在就是培养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情感。可见,懂得生活、了解生活是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在生活充实自己。这就是让语文融入生活的自然过渡,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和经验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以文本为载体,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生活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让语文课堂生活化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多种渠道。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学习这语文这门课程加以引导,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训练学生生活中的感性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强烈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努力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找到教学关键点,开创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中的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凌.初探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J].读写算,2014(19) 
  [2]魏燕.课堂教学生活化 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习导刊,2013(1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