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让高中美术鉴赏课更具趣味性--作者:彭娟

如何让高中美术鉴赏课更具趣味性--作者:彭娟
                                         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       553500
  
 摘 要 学生学习如果没有兴趣,那他就不能获得探索知识带来的乐趣,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美术 兴趣教学 
在新课改下要让美术课在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健康全面人才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重新定位美术课,提高其教学地位。另外,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师生互动,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融人文、情感、思想、道德、尊严、个性等于一体。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 
  1、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概念缺乏兴趣。学生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门课,上课当做休息,很多学生做别科作业或者睡觉或者看杂志,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课。 
  2、学生非常缺乏美术鉴赏知识,更缺少对美的感受力。缺乏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翻开课本,对美术作品毫无感觉,停留在画的像就是好的阶段。 
  二、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1、多数学生小学初中的美术课几乎没上过,对美术课完全没有概念。只有少数学生上过美术课,主要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为主,课堂比较松散,没有培养起认真上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更不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和美感的培养。 
  2、高考不考美术鉴赏,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当下功利性学习的环境中,与高考无关的课程都被学生拒之门外,如音体美课,社会实践课,信息技术课。 
  3、被动学习导致生活感受力无法成长。学生们自上学以来,生活方面被家长包办,学生被动的为分数学习,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既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也没有成长起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也就无法自主的感受艺术中的情境。 
  三、改变现状的行动设计 
  1、灵活利用课本,自主补充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一级一级教下去,学生的对课本的接受能力越来越低了,固然有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问题,但是课本内容的陈旧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大胆删节课本内容,精讲提炼出来的问题。 
  美术鉴赏很有意思,但教科书写的很乏味。我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用很浅显的话,简单总结出来,无需面面俱到,让学生建立一个提纲的概念,再慢慢往里填充。美育是一生的任务,中学阶段只需引领他们入门,入门的门槛要低,才能卸下他们的思想负担,进入艺术世界。 
  第二,大量加入课本外的知识,略讲,用来拓展学生眼界。 
  国内外的现代画家,本地的艺术现象,各种画展太多了,需要把适合学生的精心挑选出来,如内容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新奇有趣的等等。课本上的内容离学生太遥远了,只有联系到当下,联系到身边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 
  2、钻研授课方法。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要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法讲出来,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关注百家讲坛几年,我琢磨过纪连海和袁腾飞的讲课方式。他们有四个共同点,一是精深的研究专业,二是他们的语言最为风趣幽默,穿插许多趣闻甚至八卦,能时刻抓住学生的兴趣。考试肯定是不可能考趣闻的,但趣闻不是孤立的,是跟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提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能根据趣闻联想起相关的知识点。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让他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这种兴趣,不见得印象这么深刻。三是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3、学科整合。 知识本身就是个整体,在美术课上获得的新知识,可以插入地理历史体系,可以从文学里找到共同点,更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同的题材,这样在美术课上能够不断的获得惊喜,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我每次上课都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电影。 
  四、行动实施的过程 
  1、活用课本。首先,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学生。 
  美术鉴赏不参加高考是好事,不必去强记琐碎的美术史,而是单纯的为心灵的收获而鉴赏。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铸成,代表了艺术家的一段生命,反映了对生命对艺术对世界的探索和看法,可以深深的打动人的心灵。当我看画册或者阅读关于他们的书籍时,总会被他们深深感动,这种感动是美好的,是灵魂受到触动受到洗涤时的柔软,这是艺术的精髓所在,是欣赏艺术的目的。如果不把这一点传达给学生,那这个美术鉴赏就是失败的。 
其次,培养审美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大师一般都有很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学生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好奇心,就想看看他的画,在这种前提下,再输入大师的艺术,学生就比较容易感同身受,容易理解大师的艺术。再次,捕捉提高审美能力的教机。在最初的时候,尽可能的用比较高的品味去培养感受力,慢慢的,学生会自动的把生活在低品味的东西剔除出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教机是非常宝贵的,能抓住和利用好教机也是非常能够考验老师素质和能力的。 
  2、美术鉴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我的课件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画廊之旅”,介绍鉴赏知识和分析美术作品;二是“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我拍摄身边有美感的情景,分享给他们,指引他们去关注身边之美。三是“每周一推”,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书和电影,并听取他们的感受。 
  五、行动实施的结论 
  1、学生的生活需要榜样。样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能是艺术家本人。什么样的榜样铸造什么样的人生,在学生需要榜样的时候,老师有责任提供优秀的榜样,给他们的人生做指引。 
  拿到反馈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的生活太盲目了,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上学是为什么。只是机械的学习,被迫的学习,太需要接受人生的指引了。我推荐的书和电影都描写了种种执着的人生过程或者片段,虽然这些书和电影都是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作品,但是让我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人引领他们感受这些。从他们阅读后的震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太需要这个了。 
  2、做一个真实的老师。我觉得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真实,真情。有的老师说不喜欢在课堂露自己太多,太多当然不好,但只讲知识会比较枯燥,八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网络大学无疾而终就是个例子。学生需要的不紧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一种温情传达,一种个性的感染,一种独特的对待。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重新审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