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鸡场坪镇鸡场坪中学 5535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逐渐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那么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该注意什么样的策略,让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发挥最佳优势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好处
1、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手段,采取图画、摄影、幻灯、 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笔者在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同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运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变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
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舍弃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工作片断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影响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首先向学生播放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深受感动,接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4、运用信息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所需要的快捷资源。然而资源的丰富甚至是繁杂,就需要我们团结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辨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辨析、总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拓展和探究。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有余力的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增大,学校办学条件已经不断改善,但是仍然有许多语文教师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幻灯、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技术。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传统语文教学便是以教师在黑板前讲授为主,各种实验配合教学进度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大多数学生的目的性和操作能力是很有效的,所以仍被广泛的使用;其次,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学生的语文兴趣和个性发展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有的学校甚至将大部分语文多媒体教学也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遇到来自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压力。
2、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曾经尝试使用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们辅助语文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操作设备,这样就很难利用这些技术。
3、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认知学科,认知学科很多情况上问题是确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语文不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显然,要想使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要改变观念、提高能力,其次要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再有就是要加强管理、共同参与。
三、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语文教学内容因素。
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选择使用何种媒体手段的主要依据之一。要了解知名作者的故事,最好观看有关的记录片;要了解绿色蝈蝈等昆虫,最好看有关科教片;要了解作品中任务形象,最好看有关的电视电影片段……
2、学生自身因素。
对于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更需要感性支持。因此,在教学中,多一些生动、具体的演示和模拟是极其必要的,这就应该多采用录像和计算机等媒体。此外,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和动机、个体差异等等也是教师选择媒体时必须考虑的。
3、教学管理因素。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和智能化等特点,可使语文教学充满乐趣,但是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引起学习失控,因此,使用这些媒体时,不仅课堂教学安排要周密,各种设备、软件等必须先检查好,同时要求教师能及时获取和处理反馈信息,控制好课堂气氛,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今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要尽可能的用好这个手段,合理的使用,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运用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习语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谈如何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3] 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