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和教学方法--作者:刘静   李婷

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和教学方法--作者:刘静   李婷
                             四川省安岳县幼儿园           642300
摘要;近几年来留守儿童日趋增多,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远离父母的生活里,他们心里想着什么?他们期待着什么?对于这些孩子,学校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事实上在这些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良表现。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一、学习动机不科学、后劲不足
学习动机不良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这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子女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子女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不同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子女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
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子女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影响较大,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
二、依赖心理较强
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孩子逃学、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等不良习气。留守子女对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由于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行为控制,某些同学极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社会化的道路。
三、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应给每个留守儿童指定辅导教师,通过他们与家长的联系与观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首先,通过妇联、学校、班级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其次,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
德育档案主要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与家长电话联系书信联系、家长探亲期间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教师的呵护是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核心
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是下一代茁壮成长的航标,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更应给予“母爱”般的呵护。这样,留守学生才能掏心窝地与你交流,才能听你的教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作为辅导教师,应充分肯定及表扬其闪光的一面,从而为其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校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和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子不嫌母丑,时代发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是父母的错,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我还常把自己对子女的爱和感受告诉学生,学生因对教师有崇拜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亲情教育.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五.实施亲情行动
学校的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作亲情观察.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3.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给父母一份惊喜,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自制的贺卡,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歌;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为父母做一件他们早已忽略的事;帮父母做家务: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分担家务劳动.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是学校要强调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理解”,我愿用无私的母爱和温暖的双手,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播下爱的种子,我愿用爱心去温暖所有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采用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小组辅导是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个别辅导,则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思想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面对留守儿童的日趋增加,他们的德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成为“基础实、发展全、素质优、心理健、特长尖”的未来接班人!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