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二塘镇二塘小学 553100
【摘要】根据我国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指出,小学生必须要充分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要领,这就对计算教学的质量提出了要求。本文就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其质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现状;策略
计算教学是小学课程的必修课程,通过计算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更有帮助,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小学中,其计算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计算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弱。
一、对计算教学问题的解析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清晰明了的一个章节,因为数学计算过于死板,计算教学的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并且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通常会认为在数学计算中,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该注意都是很明确的,而正是由于这些东西都太过明确,因此,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乎不会见到计算教学在公开课上出现,并且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留给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少之又少,利用课堂练习时间说注意问题之类。同时,一些小学生自身通过父母以及其他学习方法的学习,认为数学计算非常简单,所以在教师进行授课时,通常不会认真听课,认为自己学会了计算,但是在做作业时却又老是犯错。这是我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普遍现状,而我国小学数学出现此现状的原因主要在几个方面。
1.太注重情景教学。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非常枯燥的,特别是计算数学,学生在学习该章节内容时,通常会因为计算课程过于枯燥而不愿意去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教学必须要依附于情景教学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习计算。然而这些教师没有发现为了引出计算公式而在课堂上设置过多的情景会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首先安排一系列的“看图说话”,从而再引出计算公式,该做法确实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作用,但是从进行上课到公式导出已经花费了四分之一的时间了,对整个教学进度造成了影响。
2.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的算法,而对于学生说出的算法,教师从不反驳,而是形式化的支持,并没有更深层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因此对于计算来说,学生只会掌握最基本的算法,对更深层次的算法思维等一概不知,教师也不会刻意去提。
3.课堂练习时间减少。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并且教师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并不高,况且小学计算的步骤只有那些。因此可以放松对计算的练习,而过于注重讲解计算过程中所注意的问题。但是教师并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练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计算时只会机械化的做题,并且一些学生明明会计算,而练习时依然会出现各种错误,这就是课堂练习少了所导致的结果。
4.过于注重笔算。
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生用笔算可以很快计算出结果,但是一说到口算,学生很难快速计算结果,这就是由于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过于注重笔算而忽视口算所致,现在的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如何提高数学计算教学质量
1.适当减少情景教学。
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情景教学会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适当减少在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上所指出的,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情景教学,而是可以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用先引用过多的情景而引出应用题的计算方法,其可以通过一个情景将整道题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引导出来。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拿一个市面上常见的摆件对学生说这个小摆件是教师花了5元钱买的,现在教师要对班上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奖励,选取6个表现优异的学生,每人赠送一个小摆件,提问,教师要花多少钱?然后通过这个情景给学生分析一个小摆件5元,则6个小摆件就是6个5元相加,这就是解题思路,从而引出计算公式5*6=30,这样通过实际的例子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表面。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因此其数学的算法就要多样化,而不是形式化。小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开发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能只让学生思考低层次的算法,而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更深层的算法。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的问题要立即提出,从而展开谈论,再进行解决。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乘法时,出一个简单的乘法:12*13=?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此时学生肯定是按传统的乘法口诀来计算,所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去思考,首先是让学生讨论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再给学生提示,比如在该乘法中可以用十位乘十位,个位乘个位来解决,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慢慢引导出此题还可以:1*1,=1,2+3=5,2*3=6,那么12*13=156,通过该计算使学生了解到计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长期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注重课堂练习。
计算教学主要是通过多练多写算才能提高其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要想更好的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由充足的练习时间,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5分钟让学生练习计算,并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以便教师进行解决。其二是保质练习,教师在堂课练习时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在练习时出一些针对不同类型的两位数除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让学生熟悉巩固练习,并不是在一种算法上练习很多遍,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要出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根据错误找原因,根据原因找方法,以此来提高练习的质量。其三是计算完成后要进行一定的巩固,在教师加强练习之后,最需要做的是巩固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加深记忆并总结经验,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刚练习完就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并且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
4.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教师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这是目前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加、减、乘、除法的运算中,笔算和口算是最基础的,但是目前小学生常用的是笔算,因此其口算能力不断下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5分钟来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抢答并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口算训练中。例如在口算练习时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先将奖品说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记时抢答,哪个组答的快准确率更高即获胜,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教师首先要是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入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算能力,这样全方面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包德力格尔胡. 蒙古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王彩蕊.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15,21:170.
[3]李苏宁. 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3,14:38-39.
[4]《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总目录[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7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