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浅思--作者:黄婷婷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浅思--作者:黄婷婷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坞铅小学      553000
语文是承载我国母语最主要的一门学科,语文不仅内容丰富且涉及范围广泛。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里提出几条,请大家指教。 
一、深入实践,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具体实践锻炼,促成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需要勉励为之。”即使是课堂上新课文的学习,也都可以融入生活实际。例如,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单凭书本上的了解是不够的,于是我把学生带出学校,走进大自然,那一墙一墙的爬山虎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叶子绿的那样鲜亮,铺的那么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再让孩子们轻轻扒开一片,就看到了爬山虎的脚,在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有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孩子们身临其境,于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深深的映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又如组织学生开展“采集标本活动”。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开展采集标本活动,让孩子走进自然,体验生活,采集标本,并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再利用课堂进行交流,选出最美标本,做成学习小报,展示在学习园地中。   
二、转变方式,逐步实施全方位的开放 。
 1、语文课既指语文教学,又指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理念和技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倾斜于实际应用,形成开放式的大语文格局,力求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应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趋势之一。只有开放,才有可能营造出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闭塞或因循守旧是无法形成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的。这样的理念,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
2、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 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3、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碧绿的草地、可爱的草堂、葱郁的山林、欢快的劳动场面等,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小报、刊物、报纸,广播站等。    
三 、 探讨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按现有的规模,先以7——9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最终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1——6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三)具体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课内:仔细研究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三年的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
1、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
 2、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  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
3、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
 4、结合学生自身,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并允许学生超前学习教学进度以后的教材。并通过展示性的“暗示”评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生活之树长青,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这样,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灿烂,语文教学的成就将会更辉煌。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