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从心理学角度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学--作者:马楚玉

从心理学角度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学--作者:马楚玉
                              贵州省威宁县中水第二中学            553108
    
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科学是解决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科学是解决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正好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片天地。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无一不是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在优美的文字中受到激励,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顿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立足文本、潜心会文、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同时还要立足生活、结合活动、创设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诗意德育、诗意语文,引领诗意人生,从而让情感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活跃起来。
一、立足文本、潜心会文、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呕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挖掘课文主题,揭示文章深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佳作,总离不开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启发学生体会文中所寓含思想内涵。
2、品读诗化语言,感悟文中真谛。新教材的选文及其文本语言突显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诗意人生与诗化语言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和体悟的主体,教与学就是在对人生的诗意感悟和对文本的诗化语言的解读体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感应与升华。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感悟文章真谛。
3、创设相关情境,接受心灵洗礼。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立足生活、延伸课外、注重品德熏陶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学科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前者面对全班同学,后者可有较大的灵活性,人数不拘,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德育、美育有“面”上的渗透,有“点”上的滋润,点面结合,学生就徜徉于良好的思想教育、情操教育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1、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赵谦翔曾说: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目中有“人”。既教学生读有字之书(教材与书本),又教学生读无字之书(社会与人生);既教学生学作文,又教学生学做人。确实,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牢固奠定他们的人文精神基础、培养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
2.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的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精华和糟粕。而课外阅读更须加强指导。由于国家、社会、历史渊源和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各种信息中的美和丑,善和恶,健康与腐朽常夹杂在一起,出现在学生眼前,语文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教师要作一点深层次的指导来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三、结合活动、创设资源、引领诗意人生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接受道德熏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平日教学中,我注重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托教材,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心灵中的诗启发人高尚情操、高尚行为以及高尚著作。”诗歌把他们心灵之火“点燃”。诗化的语文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领航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的赏心悦目,领略社会美的尽善尽美,领略人格美的至真至纯,;领略哲理美的含蓄蕴籍,引导他们去体味人间真情,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人格,走出诗意人生。
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创设更多的资源,还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演讲等兴趣小组,举办佳作欣赏、诗画欣赏、配乐朗诵等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可以陶冶情操,也可滋润学生的心田。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