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作者:黄 铄

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作者:黄 铄
                                  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       535300 
        摘要: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所接触的词汇与知识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提高却微乎其微,无法找到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阅读能力目标。当前,阅读在高考英语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在阅读方面,材料选择、阅读速度及阅读技巧的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分析了学生阅读时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笔者在课堂中对阅读技巧的贯彻运用。 
   关键词:英语阅读;心理素质;阅读技巧 
  在阅读前,要关注标题。标题往往会透露出文章的主要思路。有些论文、报刊及一些特殊文章还会设有副标题,通过各级标题可以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由于中外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的主旨句往往是在段落的第一句,掌握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有基本快速的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是作者总结的要点。预览时有目的、有侧重,就为之后的阅读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一、学生常见的阅读问题 
  对词汇理解不准确往往会造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不准,或者对作者的语气及隐含意理解出现偏差。对初学者来说,经常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音读、指读、复视、查字典等,这些习惯都会影响阅读速度。在考试中出现的阅读都是泛读材料,对英语考生的要求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有效信息。而不良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且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应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二、常见的阅读方式 
     1.泛读。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与查读不同,泛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通过泛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所要表达的正确信息。 
     2.快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和查读等,这也是高考中主要考查的技能。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和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细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和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第二步,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第三步,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第四步,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指导学生猜测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耕耘、有收获,强调行动起来去寻找、去探索、去研究,才能够有所发现,为未来做一个优秀的劳动者做好准备。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无论问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地正常发挥。 
  四、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1.猜测词汇含义。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新词,但是为了思路不被打断地流畅阅读,不能停下来去逐个查阅词典,此时根据文章内容猜测词义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猜词的依据往往是上下文中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及词语联想和构词法等诸多途径。 
  2.带着问题阅读。高考是以完成题目的方式来考查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先读文章后面设置的题目,有目的地去找关键词,定位完成后仔细阅读上下文,筛选有效信息。为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这种习惯,笔者在每一篇文章的讲解之前都会设置些问题,让学生当泛读材料处理,之后再进行知识系统讲解,一举多得。通过近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养成了带着问题做阅读的好习惯。这种习惯又叫查读。查读是指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是考试中经常用到且很有效的一种阅读方式。运用查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准确性,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文字映入大脑,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有关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或记下。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做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显著。 
 
  五、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 
  1.提出主题,创设情境。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并给出指导性意见。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确立英语阅读课的主题。同时,英语语言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英语阅读课上,“情”包含在阅读课文的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优势,精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情境,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 
  2.主题搜索,信息整理。在确定阅读主题、创设相关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Web浏览、在线虚拟图书馆、校园平台资源库等集中查找、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在“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的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想探求“The causes of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有的对“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ained drinking water?”产生兴趣,有的想进一步了解“Th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air pollution”,还有的学生积极搜集“How to continue the world without damaging the environment”的资料。由于资料来源广泛,难免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出入很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帮助学生将各自搜索到的学习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同时,教师适时帮助学生把握或加工与“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及“sustainable development”阅读主题相关的信息及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原课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信息收集、筛选、加工的过程促使学生增加阅读量,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互动交流,促进理解。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在进行多角度观察、理解、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学生的分组协作交流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是全班同学围绕某中心问题展开的课堂讨论与网络交流研讨的结合。如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前期搜集到的有关“Healthy eating”的信息,可以分为3~4的人组成固定学习小组,发挥物理空间距离短的优势,相互帮助;也可以发挥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联机协作交流,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如“How have our eating habits changed?Why?”“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eating habits and Western eating habits?”“What can we do to keep a balanced diet?”等话题。教师则提供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并适时参与交流,及时进行学习调控和指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共同交流、研讨,对搜集到的信息做进一步充实、完善,加深了对主题“Healthy eating”的认识。 
  4.发布结论,网上评价。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后,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也已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结束。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更为强烈、自主的表达欲和阅读欲,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We are what we eat”阅读教学中,经过对资料的阅读、整理、分类、分析和讨论,学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就“How have our eating habits changed?Why?”及“What can we do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进行综合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以文字的形式将结论在网上发布,供师生评价。   
  阅读是一种多方面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法,是原始信息“输入”经过阅读、领悟、分析、引申、综合等加工环节后,与新的信息“输出”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必须加强,我们不但要重视阅读的数量,更要重视在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下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泰.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1) 
  [2]刘小瑛.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1)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