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作者:昆红美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作者:昆红美
                           贵州省岑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57800
     摘要: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养,造就学生完善人格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更为重要,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具有立业、创业的能力,使职业中学美术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职业中学的美术教学就要针对职校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多作努力探索,教学中就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美术 ;教育
一、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绝大多数学校存在着旧的教育观念,总是认为职业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短短的三年里,不要让“无关”的副科占去太多的时间,只要按照规定开设相关课程,应付过去就行了。即使是开设美术专业的学校,也只是片面地追求美术技能的培养,重技能而忽视了审美教育。这些思想还很有市场,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和反思。�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纪很轻便要走进社会,思想尚未成熟,他们对美的鉴别力不高,迫切需要主流文化、高雅文艺去引导。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对美术的美做出阐述,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美好的,哪些东西是丑陋的,并且学会怎么摒弃丑陋,欣赏美好。
  美术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足够的精神“粮食”来汲取营养,鼓舞志气,让他们自觉地抵制一些颓废、消极思想的侵蚀,每天精神奕奕,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仅如此,美术还能使学生扩大文化视野,开拓思维,广泛接触人文科学。� 
  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作品的主题思想给人们的启迪熏陶。语言无以表达的情感,文字难以阐明的哲理,美术语言却能形象地描绘塑造。赏心悦目之际,恰乃潜移默化之时。即使在美术技能训练过程中,也具有这种于不知不觉之中触及心灵的功效。 
  诚然,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但比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和直接性。而且,很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了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后,不断充电,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就是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去鼓舞他们不断探索,追求卓越。在这时,美术也会发挥着其独特的推动作用。� 
  美术教育还能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克服美术教育的功利化 
  美术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眼当前我国职业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以高分和高升学率决定的教育观,在这一点上,学校的做法和学生的态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大家都在为怎么获得考试的完美结果而焦头烂额,统统将学生考取大学美术系视为职业中学美术教育的唯一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同小可,办学者和任课教师不能窄化对中学美术课程的定位,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美术对个人的终身影响,只有认识这一点,美术教育在职业中学才可能真正被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重眼前、重显性价值,轻未来、轻隐性价值”的功利主义误区。 
  三、 美术教育应注重人文思想教育 
  人文思想,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思想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效率 
  “人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发掘一个人的潜能,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在努力实现自我的同时也为社会作贡献。”职业中学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的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对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作局部放大欣赏。例如,在上素描、色彩课时,教师要分析学生习作,一张4开的作业很难让全班学生看清楚,在分析中还得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而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十分厌倦,以一种消沉低调不积极配合的态度来应付学习。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对作品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完整、全面地讲解到作品的细部,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业的优点和缺点,如线条的排列、色彩的对比、笔触的摆放等。它符合当今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到的知识,才算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尽全力、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讲方法、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 
  [2] 秦明芳:《浅议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理论.中》;2011年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