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平关镇龙吉小学 553541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更具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主体;多媒体 阅读教学是 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阅读中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 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给予的过程,即:教就是先生讲,学就是学生听,先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授受的关系,老师花了好大的精力,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则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火烧云》阅读教学可以从题目入手:①什么叫火烧云?认真默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②这句话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同学们讨论后得到三种理由:a:为了点题;b:与这句中“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照应;c:用烧给我们变化的感觉,动的感觉。只有一字之差,就有几种理由,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丰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这个教学片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对后面的内容,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学课文,圈画词句,体会积累,再加以运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带路人。避免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老框框。可以说,更新观念,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 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总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更具活力,在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阅读教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