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黑土河中学 553108
摘要: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学科渗透,这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这必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展现教学课程的魅力,又要使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既要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又要以自己内在的人格魅力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本文仅就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的优化,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谈几点粗浅体会,以待大家指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
一、对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物理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转变,要去深思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三、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动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指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认真备课,保证教学高效。备课是 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计划与安排,充分准备,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是较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今后在备课过程中,仍要依据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备课,备课中有清晰的三维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准确的教学内容,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2)精讲多练,有效组织教学。在 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效讲解,学生能自己获取知识,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尽可能多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3)精选习题,科学设计作业。为了减少学生不认真思考、应付作业现象,尽可能避免作业中的过多重复,无效低效学习问题,在作业设计上做到精选习题,科学设计作业,作业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和谐教学,让爱充满课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鼓励,努力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优秀品质,给他们施展与表现的机会。让我们的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民主。
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 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感情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一体验一内化一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 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总之,物理教学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 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