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黑土河中学 553108
摘 要: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诸多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等学科的歇息成绩,由此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如何能学好中学数学呢?再次,笔者以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下学习数学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望以斧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如何学习好 初中数学,是每个刚入中学大门的学生面临的共同命题。与 小学数学学习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转变的过程。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严谨变为严谨、反应的不灵敏变成十分灵敏、没有逻辑性变得有逻辑性。可以说,学习好初中数学是学生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 耐心疏导,增强学生信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的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蝴蝶、衣服、松树、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从而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二、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三个特性――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被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对数学的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相关逻辑元素。将目光转到新课标的要求当中――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多元教学方法,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要处理好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几组关系。 1.要改变过去死板的概念性灌输,要积极活跃的进行兴趣引导。初中是学生产生逻辑思维并逐步发展阶段。根据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研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引导学习,从而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去积极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逻辑反问的方法,解决学生们因逻辑错误所产生的错误回答。这样能使更多学生了解到逻辑能力的有用性。此外,与以往小学只注重将数学结论传授给学生不同,初中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结论、公式、产生推导的过程。这是重视思维过程不可缺少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安排好复习导入、讲解传授、巩固练习外,还要给学生剖析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具体内涵。即通过对过程的详解讲解,引入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与推导,这样就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谈们的怀疑性。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为之的场景,积极引导学生启发性思维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往往怕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是普遍现象。学习数学,就是要有存疑精神,通过存疑去进行验证、推导,有助于学生比较能力、推导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中注意的相关事项 学好初中数学是同学们提升全面成绩的关键,但相同程度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在差不多的学习时间里,取得差异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呢? 1.我们要做到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概念是任何理工科学科学习的起手式,是基石。概念是大脑中对抽象事物的一种理解。学生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然后现在的学生往往忽视对概念其背景的理解,这也是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做到在牢记的基础上知道它的由来,作用。 2.认真参透课本章节中的例题。我们知道,数学的概念一般很抽象,而例题的作用就是将概念的抽象变为具体化,在题目中完成这一具化过程。通过章节的例题我们了解了他的内涵实质,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全新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课后练习题,课外练习题相同类型的题库进行强化记忆、强化学习。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定切记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还要将想和看结合起来,做到对各种难度各种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学会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丰富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勤做练习。勤能补拙,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他们往往陷入了现在普遍学生存在的问题――题海战术。与多做练习相比,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们机械性地陷入浩瀚无垠的题海当中,只做不思是不能起到固化作用的。而其严重性也不容忽视,即大量的习题将已学过的知识体系打乱,搅得一塌糊涂。而这里所说的“勤做练习”是指,学生在做了一道新题型后,首先要做的是去思考――它用了学过的什么知识,能否多解,答案结论能否继续推广延伸。 什么是真正的“勤做练习”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勤做练习的基础首先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的种类以及掌握解答他们的技巧。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都针对章节的一个知识点,课外的诸多基本题型,都是章节知识点的延伸和强化。学好章节习题是重中之重;在解题过程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自己风格的思维和接替定式。数学的有趣性就在于一题多解,每道题在不同脑海中产生不同解法。所以学生就要在通用解法上,产生正确的自由思维定势,这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掌握了更多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秋红.浅析中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02)。 [2]张铁龙.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