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教育集团二十七中分校 545007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连接学科,它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该如何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呢?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师生关系的良好性 师生关系的良好性不但是教育结果,同时还是教育的基本手段,只有具有良好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如果没有师生间的良好合作,就会阻碍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应确保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教师的要求顺利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只有确保师生关系的和谐才能让老师体会到和学生进行交往的乐趣,这样也会加强教师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得学生原谅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果师生关系缺乏良好性,教师只会抱怨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无法对教师的用心加以理解,将不良教育后果出现的原因归到学生一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情感上离教师更远。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师生关系加以重视,创造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和环境,保证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和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心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他们不单是教授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和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生任务。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思维的速度加以训练。初中生的思维速度训练还主要来源于课堂,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活泼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速度加以训练,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比如在新课讲解完成以后,应将课本中练习题当做速算题;把概念性强、精编巧妙构思、具有灵活性、覆盖面广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从而使得答题速度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对思维的质量加以训练。要想对思维加以训练,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对课余时间加以利用,对解题思路进行充分讨论,通过对各种题解特点进行剖析,选择出具有创造性的解题方式,从而提高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对学生思路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应考虑多题一解、一题多解。 3.对逆向思维加以训练。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对学生逆向思维进行培养,并充分考虑在相反于已知条件下的基本状况,从而对反作用结果加以构思,以实现思路的开拓,找到相关的解题途径,从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严格要求,严格练习,讲求实效 扎实基础知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学生若在某一阶段或某学习中出现知识缺陷、薄弱环节,必定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个人的成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严格练习。当天教学的作业当天完成,课本练习与补充练习相配套,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相互弥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所教公式等必须记忆的内容,隔天早读课默写,要求准确率达百分之百,对部分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及时补课、辅导,重新默写达到百分之百准确为止。一周的教学内容在下周集中默写,反复训练,逐步积累,基础扎实,效果显著。一课一归纳,每课结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系统复习,使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构成系统,融汇贯通,并逐步地学生自己头绪归纳,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一课一练习。每教完一篇课文,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当天测试,当天批阅,认真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讲评,及时校正,认真补缺,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解题技能技巧不断提高,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不断扎实基础知识。 讲求实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做到: 1.备课实。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吃透难点、重点、关键点。2.课型活。根据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会,从会用的知识掌握积累过程,根据启发学生耳、目、口、手、脑并用的原则设计课型,使听说读写环环紧扣,语情意境,引人入胜。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操练必须信息量足,密度大,节奏快,不使学生厌倦情绪,不给学生开小差机会,口答板演相结合,使知识的述涉面广,复盖率高,再现机会多,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掌握、巩固、积累知识的目的。 3.讲课精。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准确阐述知识,运用由旧到新,由表及里,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的教学方法,滚动推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运用举一反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运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训练,扎实知识。 4.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五、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六、实现观念的不断更新,以确保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改革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关注时,还应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是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方面。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应实现观念的不断更新,确保师生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新课标提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应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充分机会,以帮助其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过程中对数学技能和知识加以真正掌握、理解,从而把握基本的数学技能、知识、数学方法和思想,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和学关系不仅能够使得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一对一关系,而且还能形成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学生和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和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等,在这种网状关系中,教学得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具有一定的独立人格,其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师生关系为理解、平等以及双向人际关系,建立和表达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就是进行交往。如果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管理主义和教师中心主义思想,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权严重被剥夺,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并对其自信心进行摧残,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以及怨恨情绪,将师生关系处于冲突之中。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建立其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任务。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由、平等、尊重、民主、友善、信任、宽容、理解、关爱、亲情。对于教学来说,交往就是进行对话,即意味着积极的参与和相互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交往则是个性的彰显、心态的开放;而对于教师来说,交往意味着分享和理解,是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只有实现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确保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改革,才能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