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黑土河中学 553108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开发智慧潜能, 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 教育活动。可是, 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 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 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学生 发展体育,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全民健身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共识。而 基础教育的 初中体育教学,更是培养健身意识、学会健身的启蒙阶段。然而一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不论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由于应试教育压力的加大,学生们慢慢的淡忘了体育,忽略了体育。然而这样是不对的。作为一名初中体育 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研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在素质教育中明确体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健康包含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对于身体,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对于心理: 1.体育运动可以较强对 思想品德的培养。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体育课上 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身体素质和 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学习体育动作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健身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中篮球、排球、乒乓球;民族传统项目中的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主要指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劳动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认真真的学,并且认认真真的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的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并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说服 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又单调又累,大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从事学习,情愿克服困难,进行中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见解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游戏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增强体质,树立信念,积极进取,勇敢拼搏,团结协助,热爱集体等,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初中学生从年龄结构及心理因素等分析,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都容易波动,意志、意识品质容易动摇,气质容易外露,能力与性格特征未能定型,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体育游戏凭着鲜明的教育优势,它能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具有许多特点,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健身、益智和娱乐,而且富有启发教育意义,陶冶思想情操。并且体育游戏都是有目标的活动,是由规则来限定实现目标的途径,规则使活动能维持下去。但游戏的规则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同,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所谓的灵活性是指游戏规则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不受限制。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既可根据场地与器材的多少进行,也可以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游戏内容,使之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意义。 三、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现有的体育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这种以往的知识结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 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培养与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另外应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对学生组织教学、训练、竞赛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 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自练能力,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要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切忽略体育教学,它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