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析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者:李慧

浅析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者:李慧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幼儿园        553400
摘要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幼儿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引导者,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幼儿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担负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 ;健康
1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的付出,才能完成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幼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压力越来越大。
在幼儿园里我们听到的是孩子银铃般的笑声,看到的是孩子纯真而灿烂的笑容。可听到教师说得最多的却使“吵死了”、“不听话”、“家长太差劲了”、“累死了”、“工作没意思”等等。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我园的教师身上,就是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也这样说。据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自卑心态严重、不善于交往、性格情绪化、虚荣心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心理压力大、对工作找不到乐趣。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2 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其产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1自身因素
2.1.1工作量大。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有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每天需要照顾幼儿吃饭、喝水、上厕所、休息以及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感到身心疲惫。
2.1.2心理素质。每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彼此有了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做父母,相反的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同事不愿接纳更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以至于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2工作环境的因素
2.2.1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共同的弱点是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弱点就会造成教师之间难以相处。再加上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管理者以及家长搞好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有一处关系发生冲突,处理不好,都会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而且也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2.2.2教师的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必须能够进行自我发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质以外,还应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要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充电,但这种机会并不多,这无疑让教师有了一定的压力。
2.3社会因素
2.3.1现实压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如同培植树木,它关系到儿童的终身发展,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搞好幼儿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要求,这让很多的幼儿教师自身有了很大的压力。
2.3.2家长的期望过高。现在的幼儿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苗”、“小皇帝”,所以大多数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已不再把幼儿园当作孩子的临时寄管处,而赋予学校重任,希望孩子一入园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家长甚至时常问:“我的孩子入园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一点东西都没学到”?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很多知识。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声誉、教学质量、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的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自身素质都有很多的要求,有的家长还因为某个教师的能力而要求转班,这种高要求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3 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儿童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既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断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幼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种种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3.1自我调适
3.1.1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自己所喜欢的放松状态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自己;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体育锻炼、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书法、在家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杂志、外出购物、旅游散心,找同事、家人、朋友聊聊……
3.1.2要积极行动。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行动的过程,如多一点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与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因此,行动起来多问、多与同事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与情绪,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
3.2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高他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工作环境。
3.2.1校领导应在科学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评价层面上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走“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让他们与领导拥有同样的话语权。
3.2.2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也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使教师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调节,在工作中没有太多的不满情绪和积怨,教师的工作压力自然会减小,心理问题也会慢慢减少。
3.3社会的关注
幼儿教师要想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很重要的方面是赖于社会不断从思想观念到制度保障等各个层面完善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针对社会上对幼儿教师存在偏见、不尊重的现象,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好宣传和沟通的工作。
3.3.1向上级行政部门反映,通过法制与宣传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幼教的社会氛围。
3.3.2管理者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幼儿教师的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求,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我们身为幼儿教师要能扮好自我定向的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促使自己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总之,幼儿教育是一种凝聚着幼儿教师心血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熔铸了教师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意志情感等精神特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写照。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名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的幼儿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幼儿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名幼儿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她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必然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幼儿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让每一位幼儿教师保持良好、豁达的心境,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收获童年的快乐!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万钫等 《学前卫生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张庆林 《心理健康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张春兰 《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