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温泉小学 3328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起作文,好一个“难”字了得。在无奈之中,往往为了迎合教师或者考试的功利,一套、二抄、三假、四空,缺少真情实感。要么狗咬刺猬——无从下手;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拷贝文”,个性张扬就更谈不上。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作文教学中的难题呢?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由此而看,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和品格。于是“合作日记”也就自然浮上了水面。
所谓合作日记,就是将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到日记作文的教学中。它提倡“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师生间的交往,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综合交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是群体的合作,大家在交流中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自已欣赏和被别人欣赏中,去学习写作,去感悟生活,它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抒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写作中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4—5个人分成一个合作日记小组,全班分成十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基层单位,写循环日记。一本小组日记本,组员一人写一天,一周一次轮回。在实际操作中,基本遵循这样的三个环节:写(轮流写作、自由表达)——评(同伴互评、家长点评、教师总评)——展(小组展读、班内展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发挥合作的神奇力量,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减轻学生对习作的心理负担,引领学生张扬个性,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放飞自己的想象,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
一、小组合作——为快乐作文铺平台
在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能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到互补,合作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我将班中85名同学分为17个小组,每小组5人,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合理搭配,尽量使各小组之间写作水平保持平衡。一组一本日记本(专用印刷的),小组中的成员协商决定各自固定在一周中的哪一天,本子在小组成员中传递,一周为一个轮流周期。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 评前一名学生的日记, 然后再做作者, 也写一篇日记。 每一位组员在完成自己日记的同时,都可以阅读其他组员的作品以及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评语。多维度交流,增强了展示的功能。
二、互学互评——让快乐作文个性扬
习作伊始,我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为“合作日记本”取名,设计扉页,争取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做到组名富有特色,扉页精美有个性。如“大拇指小组”,画上一个夸张的大拇指,再配上一句“我们每一个都是最棒的。”“小铃铛小组”,画上七彩的铃铛,配上一句“铃儿响叮铛,困难踩脚下,快乐向上长。”相信学生的思维会更具有创新性,组名会更有儿童气息,扉页会更具童趣。
在写作中,我首先主张学生张扬个性,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其次,引导放飞学生的想象。因为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想象越丰富,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越有情趣。不用“合理”来束缚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发现、鼓励他们的“异想天开”,才能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表达的欲望。在这,作文可以是互不干涉的,可以是同一主题甚至同一题目的,也可以是接龙连载的,在切磋砥砺,互相启发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表达与交流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
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他们往往在意自己在同学、家长、老师心中的位置。“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小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在同学、家长、老师多元的赏识激励下,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而这自尊感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
三、展示优秀——让快乐作文信心强
成功的体验最能增强人的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写得是最好的。老师和同学对日记的认可,是学生写日记的一股强劲的动力。每天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甚至语文课,对写的好的或有进步的日记在全班进行朗读、表扬。同时,及时组织各小组进行评比,并把学生日记中的“亮点”,展示在学习园地或黑板报的日记栏目中,供大家交流学习。我还在教室的一角搞了个“我们的日记”的专栏,展示交流优秀之作,并装订成册,供大家轮流阅览。
合作日记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感触颇多。“小楼昨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美丽的诗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在润物无声的细雨中等待着万紫千红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