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谈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作者:王素琴

谈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作者:王素琴
                              贵州盘县平关镇龙吉小学     55354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普遍不高,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而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为很多语文教师的素养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本文从提高小学汉语文的阅读效率出发,对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阅读效果的对策,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老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现状分析
影响小学阅读教学效率的原因很多,首先,一些学校的教师教书素质水平不高,导致教学理念落后,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因此,他们也无法找准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教学目标不明确,更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找准重点,对于课堂教学也就难免感觉难度颇高,严重时还无法理解学生提出的各种阅读问题。其次是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活动比较复杂,老师必须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方式,设计出全面的教学规划,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一些老师的系统教学理念不强,对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生硬,与新课程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实施还有一定差距。最后是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中,除了书本就是习题,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教材内容和习题展开的,课上,很多老师死板的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整个教学环境显得枯燥、令人头昏目眩,因此,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也只能局限在课文教材中,真实能力无法发挥。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汉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汉语报刊和汉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五、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感悟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具体来讲,汉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汉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核心。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课文的学习,拓展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这些通过规范的语言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为语用发展提供范例。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会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随着阅读量的积累这种能力会逐渐加强,因此,汉语文教师应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广泛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上,要鼓励学生广泛浏览,积极吸收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尽量少留书面作业,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勤感悟,会思想,有能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