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罗城县小长安初级中学 546414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除了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外,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玩耍的愉悦中、从上节课留在脑海的印象中、从紧张学习的疲累中吸引过来,让学生从身体、心理都进入本堂课的教学环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在这个环节中出色完成任务,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极具实效性的导入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导入设计;创设情境;编辑材料
一、导入的基本形式
导入的形式非常灵活,没有什么太大的限制,任何可以把本节课内容引出的形式都可以作为导入,比如举具体事例、列出详实数据、利用多媒体视听材料等等。但是要想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做出个性化的导入设计。在教学中一般常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开宗明义式、温故知新式、巧设悬念式、生动故事式等。
开宗明义式也就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最快明白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复习课、测验课和试卷分析课。
温故知新式是指在回忆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本节课内容作以衔接,这种方式适用于同一主题的两节课时。
以上两种方式虽然各有千秋,但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较之巧设悬念式还是略逊一筹。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设置悬念的方法恰恰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从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来看,形象生动的故事比起抽象的理论、逻辑更容易接受,从实践来看,学生对于生动故事式的导入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上两种导入方式后文都有实例。 二、设计导入常用的方法
与时俱进 以新创新。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对于初中学生更是如此。陈旧的材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作为一节课开场的导入部分就尤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程度。
1、时政材料导入。在讲《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一课时,我选用了温家宝总理在剑桥演讲遭到不尊重对待的时政新闻,请同学观看纪录实况的视频,并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为温总理的不公待遇愤慨时,在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被激发出来时,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一个国家需要得到别国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巧妙设计,旧曲新唱。是不是一定要用新的材料才可以讲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些材料教师们会反复利用就意味着这则材料本身很适合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如何解决它吸引力不够的难题呢?这就需要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想办法。常用的材料展示方法有:分解法、问题前置法、想象猜测法等。分解法就是将一段材料分解成几部分逐一出示,在各部分之间设置问题作为衔接和引导;问题前置法就是先抛出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去思考、选择,再给出材料;猜测法是通过描述请学生猜测材料事件。
2、新闻热点导入法。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正气,讴歌成就。我们可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学生关心的新闻热点问题导入新课,这既能满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导向功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如在学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一框时,笔者选择有关达赖喇嘛的新闻片段,在课前用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思考:达赖喇嘛等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应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且自然导入新课。 3、从讲故事导入。讲故事导入突出了情趣性,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热情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使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画家听后脸红耳赤,不出声。那么画有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4、漫画、图片导入法。漫画直观生动、形象有趣、意味深长、幽默诙谐,图片真实具体,一目了然。用漫画、图片导入,属于直观导入,能使展示的形象长留学生的记忆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容时,笔者曾拍摄了几幅学生食堂饮食浪费的照片,在课前借助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而后导入新课。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他们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认识。 5、歌曲导入。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易于接受的导入方法,例如欣赏、演唱歌曲,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我在讲“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并指挥同学们齐唱,激越昂扬、荡气回肠的歌声响彻课堂,撞击着同学们的心灵,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名言诗词导入法。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文字精炼,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极高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在导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一框时,引用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警句让学生品味,自然会吸引、感染学生,致使他们能专心听讲,达到理想效果。
7、设计活动导入。在讲《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名为《最佳推销员》的活动作为导入。首先请学生扮演推销员,任务是将一只笔推销给我。在推销过程中,我百般刁难,对他们推销的商品提出了很多不满,但学生还是想尽办法要完成这个任务,积极性很高,其中不乏绝妙的想法和推销技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我又给出了第二个任务:将一把斧头卖给美国总统。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于是我展示了著名推销员乔治?赫伯特成功将斧头推销给布什总统的营销案例,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赫伯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自信的基础之上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编辑材料 点石成金。我们平时接触、搜集到的材料可能是非常零散杂乱的,也可能跟当时讲授的课程没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一些编辑、整理和积累。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便毫无关联为切中肯綮。如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我将网上搜集到的一些零散的海豹图片编成了一个名为《小卢卡斯》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加拿大海豹猎杀季的残忍一幕。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些女生的眼里泛起了泪光,相信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理解了生命的宝贵,理解了另一种生命的痛苦和悲哀,懂得了人类也应该善待他们的道理。
此外,还有一种导入法,就是在前一节课结束时设置一个结,这个结其实就是下节课的导入。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认为导入只能是在一节课开头的观念,给了我们新的启发。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它更适合于前后两节课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的情况。
三、设计导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导入时要通盘考虑,本节课的教学核心和重点是什么,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是通过统一材料来实现还是统一形式来实现,据此设计导入部分就能够让导入很好的融合到整节课之中,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
另外,在备课时,可以多准备一些不同的导入方式,这样可以让老师在面对不同情况的班级时选择合适的导入,比如学生都喜欢体验式的活动,但有的班级活动时课堂纪律较难保证,效果是适得其反,这时就可以选择情感体验式的活动类型。而且其他未被选中的导入由于在设计导入之初就是围绕本课的教学核心设计的,因此也可以用来扩充导入之后的教学内容,一举两得,不会浪费。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常用的以教师作为导入主体的方式,由学生来扮演主角,请学生在课前根据本课内容设计导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主体的变换增加了导入的吸引力。比如现在很多学科都有课前演讲的环节设置,那么如果将这个课前演讲和本节课的导入融合在一起,学生就会感觉非常流畅,积极性也会更高。这种方式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良好的设计和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