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鸡场坪彝族乡民族中学 5535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 “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
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
分地发展”。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究的
一个问题,而我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过程“活”起
来。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就能激“活”课堂。
一、教学情境的创新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
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学好它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激活课堂教学
的关键,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
精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如教学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段有关安塞
腰鼓方面的视频资料,播放前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预习的内容想象
安塞腰鼓舞动的场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每个人脑海中构建一副画
面。然后观看视频,我有意识将声音调高了些,几乎所有的学生被画面
上那种奔放、狂野的场面震撼了,看完后感慨不断。当我问到他们看到
的与自己想象的场面有何差距时,他们感慨的说“根本就想象不到场
面如此壮观、如此豪放、如此火烈……”是啊!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
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
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
们怎么能想象的到呢?于是我关掉声音重现画面,而我忘情的放声范
读课文,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情况下感受文笔的魅力,深深地被文中的
词句吸引住了。他们开始情不自禁的朗读着、品味着,慢慢的进入了角
色。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沉浸在隆隆的腰鼓声中,高涨的学习兴趣丝
毫未减。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
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
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
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
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
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
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
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提前一个月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观察天气
变化情况,将不同特征的天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并按不同种类罗列出
来。上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不同特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出它的特
征,然后与同学们观察的记录对照,然后出示该云的名称,同学们兴趣
很高,不一会儿就认识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积雨云
等。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然后我趁机将云层变化的视频资料打开,让
各小组抢答画面上由什么云变成了什么云,答对有奖励。教室里顿时
开了锅,各小组互不相让。答对了喜笑颜开,答错了捶胸顿足。仅一节
课时间就将课文中提到的科普知识熟烂于心,下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
了一份写成对联形式的谚语表示奖励,同学们高兴的合不拢嘴。在课
后的两周时间里,我随时指引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判断天气的变
化,效果很不错。其实这篇课文从开始学习到结束花了两周时间。
三、朗读模式的创新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没有朗读声的语文课教学是失败的,只
有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才能体会出文辞的精美,才能体味出文章的感
情色彩,才能将个人的感情融入文章中。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很
多,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轮读、分组读等。我想在全社会积极
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朗读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发音准确,吐字清
晰,连贯流畅,不读断句。因此在朗读课文之前找一些配套的语音材料
让学生听一听,然后再自己模拟练习,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如范文朱
自清的《春》。
其次有些课文在朗读时适当的改变朗读的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
的效果,如我曾经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
方法,提炼出文章的要点改编成课本剧,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
色,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且朗读时语气、神态学生把握的相当好,整堂
课充满活力,结果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最深刻,几年后还记忆犹新。
最后我认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还是按
照文章特点采取古人的唱读法,让朗读方法活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
果,这种朗读法已经在有些地方实施,但这需要教师具备较扎实的古
汉语功底,要准确的把握其韵律和节奏。
四、评价方式的创新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
环境。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任何人做
任何事主观上总是希望获得成功,成功了才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
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明显。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想方设法为学生
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老师要善于捕
捉学生的优点、亮点,并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
使有时他们想的不全,或错了,也要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勇于探求,才
能发挥出聪明才智,也会让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
会随之的到提升。例如,经常给予学生以下评价“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你的看法很独特” “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只要你努力,你一定很
棒”等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理念的
指导下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
断的创新,才能促使语文教学健康、稳步发展。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整
体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