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实验小学 535300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教学重在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也是衡量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可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似乎变了味了。语文课不是进行语言训练而是围绕课文内容,外加了大量的补充性材料,加以多媒体的狂轰滥炸,或者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如在上《太阳》时,不去推敲文中关键语句,用大量的视频来介绍太阳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上《三顾茅庐》时,不让学生熟读课文,竟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三顾茅庐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地震中父与子》正文草草带过,却扩展到朱自清的《背影》及其他关于父爱的文章。一节语文课俨然成了科普宣传课、历史课和思品课了。这些设计者们认为热热闹闹或者别出心裁的课堂就是语文课了。这样的课上学生们除了感官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进步外,对于学生的语言是毫无帮助的。语文课要热闹没有错,语文课要别出心裁,也没有错,但是,所有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训练。否则,语文课堂就不是语文课了。学生用的课本是前人精挑细选的篇章,其规范性毋庸置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一定要避免泛泛地去讲,一课就抓住一两个知识点,讲精讲透,训练运用。这样教学目的性强,学生得实惠。讲究的就是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那么一课的知识点怎么去抓,怎样训练,怎样运用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一课的知识点要反复练
讲读课文时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对于语文知识点讲解很到位,学生也认真批画,可没过几天学生就会忘得干净。比如,《燕子列车》一课,我让学生对文中的过渡句进行批画,注明过渡句的作用。又讲了疑问句和反问句。几天后,当又遇到设问句时,我提问带问号的句子有几种类型,只几个举手。回顾三种句式后,请学生判断该句是什么句,学生开始猜谜,前几天《燕子列车》一课上的批画、归纳都算是白忙活了。
当时感触特深,深感一课的知识点不但要精讲,更重要的要细练。就像《太阳》一课,课堂上无论你对说明方法怎样细嚼慢咽的讲,挨句领着学生批画,不出十天,你再问说明方法有哪些呀?学生的回答一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以对于语文知识点强化练习才是硬道理。
于是我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出了小卷,时不时的拿出来练。比如:《小摄影师》一课,我根据文本特点:对话形式丰富。抓取了知识点:提示语的3种形式。
设计题是:
第一步:在括号里填提示语的形式。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提示语在前)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提示语在后)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提示语在中间)
第二步:加标点。
(1)爸爸笑着说( )你们一老一小真是好样的( )
(2)( )是你扔的纸团吗( )高尔基问( )
(3)( )来吧( )高尔基说( )我带你进去( )
第三步:我也来说三句。
____________提示语在前
____________提示语在后
____________提示语在中间
每一课的知识点都这样出了小卷,稳扎稳打地练,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做一遍,几轮下来学生对于知识点就熟练掌握了,效果良好。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入选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但它仅仅是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剖析和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精心选择几个“知识点”,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样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但知识点的抓取要注意的是:
(1)知识点的抓取要根据文本特点(教参有明确说明)。
(2)知识点的抓取也要结合单元训练目标。
(3)一定要研读教参。
(4)还要考虑所抓的知识点最好适合小练笔。
二、每课知识点,片段练
如果每课知识点在强化练习的基础上,再来一个小练笔,效果会更佳。小练笔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内容入手的小练笔,二是从形式入手的小练笔。现在的小练笔,只重视从内容入手,忽略了从形式入手。是为读而写,不是为写而写;即为理解文本内容情感而写,不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写;比如三年级《燕子专列》一课,课后的小练笔是: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还要写下来。《检阅》一课课后的小练笔是: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写下来。三年级教材此类小练笔比比皆是,从本质上,仍属理解的范畴而非表达的范畴。
我主张的是从形式入手的小练笔。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的标点、修辞、语段、结构等,除教师讲解学生感悟,更要强化训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然后再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下面举例逐一说明。
1、修辞练笔。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火烧云》一文,我抓取了排比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文中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
2、 标点练笔。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应学会使用常用的11种标点符号。平时就要有意识地、零打碎敲地练。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抓取的知识点是分号、省略号。学习了文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根据知识点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来介绍一下,要用上分号和省略号。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体型硕大,好像翠绿的草帽;有的晶莹透亮,好像明亮的眼睛;有的极不规则,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
3、构段练笔。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它们的构段方法各不相同。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全段思路清晰,第一句总述: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然后围绕这一句话从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三个方面来具体地写出了鸟的多。在阅读教学中,围绕特定的构段形式,设计了小练笔: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开头,以总分的方式写一段话。学生作品: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操场的东边几个同学在丢沙包,他们你来我往玩得真正起劲。南边的几小朋友正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最热闹的是北边。那里的同学们把乒乓球台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眼睛都盯着乒乓球,只见打球的同学你推我挡,不时来一个抽球。周围的同学就发出一阵喝彩声。
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4、篇章练笔。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XX》练笔。学生不仅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借鉴作者的手法。
5、立意练笔。
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物喻人,语言浅显朴素,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讲课时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练笔内容就是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如“仙人掌”、“扫帚赞”、“粉笔颂”等文章。有一位学生在《粉笔颂》一文中写道:“无数细细的粉末儿徐徐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一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老师。”小作者由粉笔联想到教育战线上耕耘的老师。《扫帚赞》则说扫帚更像清洁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献,从而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应像粉笔、扫帚那样为他人无私奉献。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确。
实践中也有困惑:
(1)小练笔是否要每课必练呢?如果是必要,应该把握怎样的密度?
(2)在一篇阅读教材中,几个知识点,该选择哪一个练成了令我头疼的事。有时这个也想写,那个也想练。但毕竟孩子们的精力有限,课堂时间有限,真不知该如何取舍?
(3)在对小练笔进行了一番尝试之后,越发感觉练笔时间的安排是个问题。尤其是在课内安排小练笔,要不就是时机不好,要不就是时间不够。同时对于小练笔时间的安排我也对孩子们的意见做了一番调查,他们中的50%的同学想在课堂上写,理由是可以随学随写,“趁热打铁”;36%的同学想在课外写小练笔,理由是可以多一些思考的时间;14%的同学两可。
其实我深知孩子们也不知该在何时安排小练笔。他们所想的在课内或在课外只是自己随心所欲的想法,也许他们还没有想过适合不适合,关键还得看老师怎么安排。
三、几课语文知识点在作文中练
每一个单元都会有有规定的习作,这也是落实本单元每一课知识点的好战场。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
单元主题:状物
根据文本特点我抓取的知识点:
(1)《燕子》(观察顺序)
(2)《古诗二首》(赞美春天)
(3)《荷花》(排比)
(4)《珍珠泉》(抓住事物特点)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写家乡的景物。自命题。但为了更好落实这几课的知识点,我给出的是命题作文《鸭绿江》。作文要求如下:
(1)要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落实了第一课的知识点)
(2)每一个季节抓住特点来写。春天抓上游的桃花,夏天抓江边纳凉的人,秋天……(落实了第四课的知识点)
(3)抓特点的同时,要用上排比句。(落实了第3课的知识点)
(4)结尾抒发情感。(落实了第2课的知识点)
这样每一课的知识点在作文中又练了一回。
在这里我想说,一册书30课左右,小练笔也30次左右。如果我们每一次都去认真专研,准确的把握知识点,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小练笔,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能力势必提高,人文素养势必提升,据此,我们也就坚持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因此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带着思考的大脑,进行每天平凡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