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讨高中化学知识点如何系统化--作者:黄祖铨

探讨高中化学知识点如何系统化--作者:黄祖铨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535000
 
摘 要: 在所有的高中课程中,除了语数外三大科有难度外,还有一些理科也存在很大难度。高中化学中就有很多的知识点艰涩难懂。但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理科生来说,因此学好化学很有必要。同时化学也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科目,而且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也有密切联系,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物质的种类多样化,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各不相同。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考前复习过程中学生都难以做到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总是会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类;系统化
    化学历来在学生心中是一个难度大的学科,原因是化学知识内容较为松散,知识点多,学生认为知识点间的联系小,记忆内容多,知识点间的差异较小,易混淆。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更不易区分各知识点。
  在高三学习中,有的教师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工夫,而是搞知识的“大覆盖”、“大综合”。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往年的高考题。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使大多数学生吃不消、不适应,从而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三化学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在高三学习中,我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横向指的是每一章节的学习;纵向指的是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实例分别就两种知识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
  一、横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化学课本知识每一章中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明显。例如: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每一种元素都是按其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即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的顺序讲解。每一种物质又是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的顺序编排。因此化学知识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在每种化合物或单质中,化学性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将各种物质之间的性质分析出来,而不需要大量的记忆。只需对一些特殊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
  二、纵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学生在学习中,第一种联系做得往往比较好,只是在各单元间的联系比较欠缺,这也造成了学生大脑中知识分散,无法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最终导致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而精力又没少花费,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建立最大可能的联系。
  1.非金属元素知识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较多,学生背记费力。因此我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各元素性质间的联系。学生发现各元素均按与金属、还原性非金属、水、碱、盐的特性的顺序编排,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有规律可循。
  2.金属元素知识
  金属的性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来说只须注意特性即可。
  3.元素化合物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某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要求,以元素为核心、采用专题的形式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如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将《硫和氮的氧化物》与《氨硝酸 硫酸》联系起来,将硫及其化合物(SO2、H2SO3、H2SO4等)、氮及其化合物(NO、NO2、HNO3等)的相关知识组织起来,构成硫及其化合物转化、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并能根据给定的转化关系图归纳“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这样,建立以元素为核心、将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建立起相互关联的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在联系,发挥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构建通过物质类别的相互反应认识物质通性、通过元素价态转变关系认识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新型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习模式。
  4.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复习各章节时,学生已经按分类法进行了总结,但综合做题时还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原因是各知识还没有完全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中,随便给学生一种物质,让学生从这种物质出发,尽可能地去联系高中化学三年中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给学生一种乙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联想高中化学内容:乙烷取代生成卤代烃,卤代烃消去可得烯烃、水解可得醇,烯加成可得二卤代烃,再消去可得炔烃,醇可与钠反应,由此再联系金属钠的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一种物质,将70%以上的化学内容联系起来。再通过每联系一种物质的具体性质、各反应相对应的条件,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在某一位置无法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就说明在这一内容上学生知识有缺陷,再重新回归教材,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一遍遍看书,但作用不大的弊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学生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就会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化学,使本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做到的、不爱去做的变成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高三复习中找到成就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高中化学学习总是离不开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因此知识点非常繁多,如果不能对这些各个方向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梳理,而是依照课本的顺序进行知识点的单个讲解,学生就很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连贯学习。长久下去就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知识点做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将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化成一个整体,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加深他们对各个小的知识点的印象,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没有印象而手足无措。教师要在每节课后做一个小小的课后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再做单元总结,必修一结束也要做一个整体总结。这样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一个知识体系中,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理清,就不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状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先要大体上进行分类。分类总结更容易条理化,思路也会清晰。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所以对不同物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不同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一定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对物质的分类做一个大体的论述,然后分解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学习。例如物质总的来说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而纯净物又分为化合物和单质两类。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单质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知识体系图,先对物质的分类有个整体解读,然后对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物质都是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入手的,一般的物理性质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而化学性质就需要化学实验才能得到。铁粉是黑色的,而固体的铁则是呈现银白色。铜单质是紫红色的。氯水是黄绿色的,F■则是淡黄色的。这些物质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观察然后从颜色、气味、存在形式等各个方面做总结,而不是单一地讲解传授知识点。而对有些物质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以乙烯为例,首先总结它的物理性质,它在常温条件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轻于空气,很难溶于水。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氧化性,能使高锰酸钾容易褪色,也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它经常被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和催熟剂。以有机物蛋白质为例,它是一种化合物,而且分子质量较大。它还可以与许多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点燃还会散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也可以进行水解形成氨基酸。通过对一种物质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把握,就能把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不至于零散难以记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最基础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理解最基本的理论,那么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和熟练掌握。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某些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而化学平衡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程度不变的状态。如果不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就无法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总结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些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概念,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这种理论性的概念。在同温同压下,同一体积的分子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总结为“三同”定“一同”。这样不仅可以将知识简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每个概念死记硬背,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在遇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就无法运用自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做题的原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知识点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为不管是对于一哪门学科来说,所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好像无关,但其实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些知识点就像是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环节无法理解,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性,对学生循循善诱。与学生一起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建立起知识体系,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理解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云.谈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学习报,2013.09.07.
  [2]李华.浅析高中化学教学.大江周刊,2012.3.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