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辣椒种植技术--作者:周家洪

浅谈辣椒种植技术--作者:周家洪
                贵州省盘县羊场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553521
    辣椒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热带地区,从明代开始传入我国。植株直立,花一般单生,(在形态上为顶生)自花授粉,叶卵形、互生,果实长指形、灯笼形、心脏形等,成熟时一般为红色,也有呈黄、青等。味辛辣,主要作蔬菜或调味用。
    一、辣椒的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要使秋季青椒生产取得较好效益,必须先了解与生产直接有关的辣椒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辣椒主根不发达,根量少,根群大多分布于10-15厘米的表土层中,其根系既不耐旱,又不抗涝。根系再生能力比番茄、茄子弱。不耐浓肥。
  2.一般当主茎长到7-15片叶时,茎端形成花芽,以双杈或三杈分枝继续生长。一般来说,即使同一品种,秋季种植,分杈时的叶片数比春季少,一般在8-9片。
  3.高温干旱诱发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高温多雨也往往有病毒病流行。
  4.辣椒的落花、落果及落叶(通称“三落”)也往往容易发生,这是辣椒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产量影响很大。“三落”的原因比较复杂。早春落花主要是由于低温影响了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长而造成;土壤和空气干旱,也是引起落花的原因;氮肥过多或不足、枝叶徒长、光照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而导致落花;高温干旱导致病毒病的发生、或是高温雨涝使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植株生理失调、还有病虫害(炭疽病、轮纹病、棉铃虫、夜蛾)等,引起大量“三落”。
  5.温度。①发芽期:从种子萌芽到子叶展平、真叶显露。发芽适温为25-30℃,低于15℃不易发芽;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第一花现蕾。幼苗生长适温白天25-30℃,夜温20-25℃,土壤温度为17-22℃;③开花结果期:从第一花现蕾到第一果座果为始花期,白天20-25℃,夜间16-20℃有利;④当温度超过40℃,生长几乎停止。
  6.光照。要求中等的光照强度,4万5勒克斯左右。在强光直射下生长不良,且易发生日烧病。一般的喜温蔬菜,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大都在5万勒克斯左右。
  7.水分。需水量并不算太高,但根群不发达,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难以获得丰产。辣椒淹水数小时,植株就会引起死亡。
8.肥料。生长期长,对土壤的营养条件要求严格,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上种植,方可高产。并以重施基肥,早期追肥效果明显。
二、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白菜、茄子、西红柿、土豆的地块作苗床。苗床面积是大田面积的1%。在播种前灌足底水,黄茬时施腐熟优质粗肥45t/hm2(或腐熟的鸡粪7 500kg/hm2)、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2 250kg/hm2。肥料撒匀后浅翻15 cm,耙细耙平,做宽幅高畦,有利于提早播种、定植和根系的发育。畦长7~10m,畦宽1.2m,畦面宽85cm,间距40cm(沟上口宽),沟深10cm。从沟中起部分细土暂堆地头作覆土。
  三、选用品种和种子处理  
  品种要求:耐低温弱光,果大,产量高,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力强的品种。
  1.浸种催芽。先用常温水预浸1h,并用手搓去种子表皮黏液,再用55℃的温水浸种30min。然后在清水中浸4h,捞去不实种子,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左右,然后置入30℃温水中浸种9~12h,搓洗,淘净后捞出晾干催芽。
  2. 播种和播后管理。先用50%多菌灵300倍液喷淋苗床,并撒入3%的米乐尔30kg/公顷杀灭苗床土壤的病菌和害虫。播前1d充分浇足底水,然后将种子匀播于畦面,用种量为1.5~2.5kg/公顷,50g种子需10平方米左右苗床。
  出苗前的管理。出苗前淋水保持湿度,一般每天浇水1~2次。当种芽刚露出时,立即去掉稻草和农膜,营养土过薄时应加覆营养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8~30℃,地温20℃左右,8~9d当大部分幼苗出土、齐苗,2子叶展平后,白天尽量揭膜见光,同时降低温度,白天25℃左右,夜间17℃左右。
  3.定植:促进早发根、早发苗是确定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定植过早,土温低,影响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定植前开沟晒土,定植时少伤根,设立风障、短期覆盖等都是保证缓苗、促进早发的有效措施。辣椒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可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成垄。一般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对防止风害、提高早期产量有利。辣椒株型比较紧凑,适于密植。栽培密度依品种及生长期而定,一般生产密度为4.5~6.0万株/hm2(双株),行距50~60cm,株距25~33cm。密植方式与栽植效果有很大关系,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间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方式都能获取较好的效果。
  四、出苗后的管理和田间管理  
  1.适量补充水份,防止干旱,但要避免高温。
  2.适量追施速效肥,一般0.5%浓度的进口复合肥液泼浇。
  3.用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600倍液喷雾,防病害。用乐斯本等杀虫剂治虫。
  壮苗标准:株高15厘米左右,茎粗0.4厘米以上,7—8片真叶,刚现蕾分杈,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定植五天左右活棵后,即浇活棵肥。0.6%浓度的尿素水或0.6%浓度的进口复合肥水。
  5.活棵肥施后,叶色呈现不缺肥时,一般不需立即追肥,以防徒长。高温干旱时,早晚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大水漫灌。
  6.浇水:辣椒前期怕湿,排水不良会使辣椒落叶、落花。结果期需水量较大,要使土壤见干见湿,天旱时5-7天要浇1次足水,或在清晨、傍晚进行沟灌,但水只能灌半沟,不能溢过畦面。沟内的水,要在中午以前排掉,否则会造成植株死亡。
  7.大田管理中,防止干旱与雨后涝害,以及高湿诱发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
  8.一般以果实充分膨大、果皮坚实、颜色加深有光泽时采收,品质较好。早期果应提早采收。采收期要不断追肥水。
五、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可用1:1:160一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疫病可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防蚜避蚜来减少病害发生。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蜡等。蚜虫用40%乐果乳剂(加酯)1000倍液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或50%锌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喷治。螨类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喷治。
六、采收
辣椒的采收不仅仅是采收果实,而且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利用不同的采收时期,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生长瘦弱的植株,可提早采收青果,而对生长旺盛甚至有徒长趋势的植株,可延迟采收,控制茎叶生长。无论是采收青果或是红果、门椒,都要尽量早摘,产量高峰期1-2天采收1次。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