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搞好中学体育教学--作者:袁永州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搞好中学体育教学--作者:袁永州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二中学   553401
 
      学校体育是培养人材的摇篮,学校体育工作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体育课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中学生出于身心发展旺盛时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完善、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必须根据学校教学任务的要求,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的身体练习,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实施科学的身体教育促进和保证青少年身心正常地发展。
思维是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核心。学生的一般思维活动都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的,体育教学既有身体练习,也有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一般心理特点是好动,兴趣广泛,但兴趣也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常常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有时兴奋起来不容易控制自己等等。这些特点有许多都是有利于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我们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爱上了体育活动,往往一辈子都会有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实践中,常常见到年龄小的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不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个性特征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小学生可以男女不分一起做游戏,而到了中学,男女生就不大愿意在一起活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对老师绝对信任,中学生则有自己的分析。例如同一年龄的学生对同一项体育活动的反应,有的显示出旺盛的精力,有的则表现得冷淡,没有什么兴趣。男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心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期女生和男生一起比赛跑。进入青春期后,女青年的运动器官发展得比较缓慢,身体形态在发生变化。由于皮下脂肪堆积,体重增加比较快,客观上使她们参加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她们的锻炼积极性。这时她们心理上突出的表现是怕羞。我们必须更加耐心、细心、热心地对她们多做正面的启发和诱导。当前我们还会碰到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一般表现得比较娇和骄,遇到事情从自己考虑的多。在体育活动中怕苦怕脏怕累,讲究穿衣服,有一点不舒服,家长就写来请假条。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就利用他们的优点(如思想活跃,智力比较好等),因势利导,使他们在集体的体育活动中克服上述存在的特点。
     二、调动促使学生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学生学习动力,一般是由内部动机作用和外部动机作用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而前者是主要的。因此,我们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锻炼,就要使学生明确锻炼身体的目的,启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一次我教学生学习广播操动作。事先曾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会认为广播操动作容易,而不认真学,我就先选做了其中一节的正确与错误的示范,让学生分辨哪些动作是错误的,学生一下子愣住了,说不出来。这样的开头就有吸引力。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好动作是很有利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为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注意教材的多样化,还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学生厌烦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经常变换教法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生练加速跑,如果每次都采用纠正动作跑、直线跑等几个常用练习,学生就会不感兴趣。如果穿插一些追逐跑、让距离跑等练习方式,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教弯道跑,第一、二课时,学生沿弯道跑觉得比较新鲜,如果老是这样跑,兴趣就会下降。如果教师及时结合弯道跑,组织学生做圆周接力比赛和“能攻能守”游戏(是一种结合圆周跑的游戏),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会大增。青少年好胜心强,喜欢比试高低,所以运用比赛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比赛中能尝到乐趣,获得愉快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多样化的教法,教师还应当注意生动的讲解,有趣味的比喻,正确优美的示范,亲切的教态以及设计新颖、线条清晰的场地布置等等。
    运用表扬与批评,这是外部动机作用的典型方法。青少年学生喜欢表扬,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老师一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其实中学生,即便是高中学生也都是喜欢表扬的,只不过是他们在受到表扬以后,不像小学生那样喜形于色,内心是十分高兴的。有的学生当他自己认为做的动作有明显进步时,他会看看老师是否注意他,其目的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鉴别和肯定。如果这时我们能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有人认为对学生要严,就是要批评。这种看法不全面,其实批评是严,表扬也是严。例如上课时,当我们看到队伍中个别学生做小动作,我们及时表扬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动作认真,实际上这也是在批评、提醒那些做小动作的学生。当然,表扬也应正确的运用。多数人能做到的很平常的事,表扬了,意义就不大;过多过份的表扬,也会使表扬失去意义。又如有一位老师在表扬学生时讲:“这个同学做的动作非常好,可以得一百二十分。”学生听了以后,响起了一阵哄笑。为什么学生会哄笑?因为这个同学做的动作,只是达到基本要求,并不是做得很出色。所以,教师在表扬时,态度一定要认真严肃,表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否则,对被表扬的同学或是其它同学都是没有教益的。
       三、体育课有着实践性特点,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各种心理活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应提倡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由于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但不集中,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体育教学中学习和掌握某项技术,安排运动负荷要适宜学生发育水平,如果所学技术难度大,强度大,屡遭失败,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会对这项运动产生反感。相反所学的技术和运动负荷对学生适宜,学生就能顺利地完成,这时他们就有一种满足感和愉快的心情。这种满足和愉快的心情就会使他们产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所以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一般生心理特点,而且还应掌握哪些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年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