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构建有效课堂的几种途径--作者:任金海

构建有效课堂的几种途径--作者:任金海
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楼中学              441800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采取合理的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接受知识,才能使学生由“要学”到“愿学”,再到“会学”和“乐学”。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化学教学者的任务之一,下面就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谈一点笔者的体会:
     一、情景诱发,突出主题。
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景。如用新闻视频,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各种特点的地球危害。把生活中关注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引发了学生的认知需要。运用干冰升华,狗洞中狗的死亡以及引导的灯火实验。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悟。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让生活走向化学,同时让化学走向生活。
     二、利用实验创新体验生活。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可以用6个实验活动,其中在课本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的实验有三处,使学生有更多的亲力亲为和动手动脑的直接体验,培养起探究能力。一是增加灯火实验。没有简单的叙述和讨论。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模仿的地窖进行灯火实验,学生体验深刻。在探究雪碧中溶解的气体,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跃跃欲试,说出了各种方案。并现场操作。这样增补实验,灵活处理学生的各种探究欲望,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在改进石蕊实验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采取递进的引导探究方式,更有利于体现其学科素质培养。
     多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等,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快乐、提高兴趣。如: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去探究铁生锈的原因以及懂得防锈的措施。通过探究,学生得出了结论,并懂得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很多与化学有关,因此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探究中不断地探究、思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问题引领,启发思维。
在教学中。均以实验探究为先。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如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熄灭的实验。让学生找到熄灭的原因,揭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啊,在有二氧化碳的性质拓展到生活中的用途,前后照应。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老师按照探究实验的原则,让学生观察到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猜想变红的物质是什么?让学生设计各种方案进行分组分析进行对比。引导提问,引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是学生思维深度层层递进,完成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然后时时总结归纳,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如通过实验来反思二氧化碳性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的。
是课件辅助每提高效率显。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有温室效应造成的地球上极端灾害天气的视频,找出灾害的罪魁祸首,干冰升华但不能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的实验,节约大量学生的时间,以及动画视频,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效率提高,而且课件制作切合学生实际,制作精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没有代替板书,没有代替思考,也没有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师生的实验活动,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四、凸显主题,拓展课堂实
      整个课堂中对学生知识的反馈是将整体教学的一部分,本课程充分运用家庭小实验和小探究实验,实现了课堂的延伸,既改革了主页样式又体现了探究实践贯穿始终,课内课外融为一体,如雪碧中气体成分的验证,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请你动手和勇于创新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究空间,也是课堂生成的好机会,对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