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沙雅县第三双语幼儿园 842200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孩子的智慧胚芽是在父母开启下生长的,孩子的语言行为最初也是从父母那儿摹仿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让孩子掌握“三个学会”,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幼儿园,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那么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终身教师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关键词:家长;孩子;家庭教育;培养
一、家长要培养孩子掌握“三个学会”
1、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事。家长每做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孩子多引导、多指点,并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明辨是非,针对一件事情,在家长的引导下让孩子先分析再下结论,而后再在家长的指导下共同与孩子分析处理结果。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事情的程序,让孩子懂得做事情的规律性,孩子懂得这些道理后,做任何事情就会得心应手。从小就让孩子明白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与孩子分析好坏的利弊关系,不但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再则,家长要经常表扬孩子,从小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容易使孩子性格孤僻、悲观,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做了好事或者有优点,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必须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孩子。这样才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独立思考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孩子在做事情中得到充实和体验愉快的情感。这样孩子不但能了解周围的世界,而且能学会做事,也养成了做事有规律的良好习惯。
2、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当今教育及孩子今后生存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孩子懂得人类活动和生存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家长不但要教孩子认识自己,懂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懂得为什么要参与竞争,应如何参与竞争,要让孩子运用对话阐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互相认识、理解、尊重的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孩子学会如何做人。效果很好。
3、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生存。在当今迅速变革的社会里,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做好这一点,家长必须对孩子充满爱,但这种爱不是搂抱和亲昵,而是表现在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上。有些简单的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五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家长平时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比如:让孩子自已刷牙、洗脸、洗脚、叠衣服等等。独立的生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只要孩子能够做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在幼儿园因为起床时自己穿衣服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回到家里,做父母也应该给孩子贴小贴画给予奖励。并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说“孩子,你做的真好,以后在家也要表现出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了爸爸也给你贴小贴画”。这样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只要坚持这样做,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如何生存了。
二、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兴趣爱好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作为一名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孩子成才的前提和保障。从小抓好幼儿品德教育,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位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
1、在德育上,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做事要诚实,有信心,遇到困难有勇气克服。当父母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做了不该做的事,小孩子很容易效仿。在这时,做父母的要敢于承认错误。比如:家长骑电动车带着孩子过红绿灯,碰到红灯,家长看到两边没车要闯过去,孩子大声叫:“红灯!儿歌上说了,红灯亮了,要停一停。老师说过闯红灯太危险。”此时,家长应该赶紧刹车,并及时向孩子道歉。“孩子,妈妈错了,妈妈以后再不闯红灯了。孩子有错也要改,知道吗?”孩子会开心的说:“知道了。”再比如:在小区里或是路上,遇到有人乱扔垃圾,看到这种现象,家长应该问孩子:“这样做对不对呀!”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家长应该及时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遵守社会公德。
2、在智育上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爱护孩子的好奇心,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在家里,家长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体育上,家长要注意全面安排和合理调配孩子的饮食结构,满足其生理发展的营养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锻炼习惯,避免伤害事故,确保生命和身体安全,以利健康成长。
4、在美育上,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孩子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观看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以此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5、在劳动教育上,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一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毛病很多;而许多贫寒之家从小做活的孩子往往出类拔萃。因此,家长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合理的素质教育有益于幼儿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家长较高的修养、丰富的知识,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家长要与孩子做好沟通与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平时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应该以朋友的关系来处理。不能给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心灵上感觉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同时要尊重孩子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有些孩子早晨上幼儿园喜欢挑鞋子,总是不愿意穿系鞋带的鞋子。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不会系鞋带,撅着小嘴,闹脾气很不高兴。此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不愿意穿系鞋带的鞋子。孩子很委屈的说:“我穿系鞋带的鞋,自己不会系鞋带,我要穿那个粘带的旅游鞋。”家长让孩子换上了自己喜欢的鞋子。”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中午起床很快把鞋子穿好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理非常高兴。家长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不但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偏爱孩子,要多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育孩子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为幼儿做出榜样,始终做孩子的终生教师,这样一定能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一定会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