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八中 536000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学好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乃至终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经常导致计算错误,直接影响了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的学习。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也必须学好计算,计算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数学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很不乐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对的一个难题。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来探讨一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一、首先要明确计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1、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2、在中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因为计算将伴随你的一生,它与许多学科之间紧密相连。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是枯燥的,如何提高学生参入的积极性,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练习需少食多餐,保持新鲜感。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每天2~3道题,适当减速少课后作业,防止作业和练习的题目过多,出现计算疲劳,计算失误过多。同时,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限时口算、同桌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另外,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不吝啬的大加表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正面引导,不断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真的进行计算,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三、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头抓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狠抓学生的计算。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差,究其根底,是计算能力差,在初一年级中连100以内的加减乘除都弄不清楚的都有,那他怎么能计算呢?恐怕这是令初中数学教师感到最头痛的事,怎么办呢?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观,要实现这一教育观念,那就只有辅导差生,从发现的问题抓起。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在计算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要对这部份学生的数学情况作一个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在数学上存在哪些问题,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有些学生是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不清楚,导致计算错误,对他们就要从混合运算的法则补起;有的是乘法口决记忆不准确,导致乘除运算出错,这部份学生不但不要批评其基础差,还要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有信心把乘法口决记牢;还有少数学生是对计算缺乏足够的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粗心大意出错,对这部份学生则要出一些易错题型来训练他们的耐心与注意力。其次,要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障碍。有的学生是数学科差而其它科好,是属于偏科那一种,只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有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科都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对数学不感兴趣。对于这部份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外,还要设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如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开展各种小游戏或者是小竞赛之类的活动(如初一学生的“抢30”游戏,初二学生用拼图游戏来验证“勾股定理”,初三学生用概率知识来验证各种“中奖”活动的公平性等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和计算,提高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注重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学生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计算后不检查等,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规范的书写,图形准确,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步骤要全面,特别不要省略步骤,因为教师省略一步,学生就有可能省略十步,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少用甚至不用计算器,过多使用计算器会降低计算能力,减少思维能动性,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性和计算惰性,离开了计算器就不会计算了,所以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五、强调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措施
教师方面:首先应做到因材施教,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补缺补差及答疑辅导,并分清情况,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言传身教,做好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最后坚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学生方面:首先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弄清题意,观察题目特点,确定运算顺序。其次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数据清楚,草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最后强调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宁慢勿错,宁少勿滥。
六、具体方法
1、规范演算草稿,计算过程一定要严格。在教学中,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能口算的尽量口算。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和试卷整洁。测验时,要求学生按平时要求打草稿,可将卷子对折,草稿与题对应。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自我复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订正,从而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2、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严格要求学生,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书写不工整,老师一定要及时指出;测验时出现的计算不规范错误,在课堂上要详细讲评,教给方法;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时时处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培养学生正确打草稿的习惯,当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后,变详改为简改,变简改为抽查,把重点集中到习惯不良的学生身上。
总之,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在学生心理上树立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